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及时解决“有抗奶”这一奶业潜规则(2)

2009/5/16 13:30:18 来源:第一财经网

    我们国家奶企的奶源,一是集体圈养的奶牛场,二是个体养殖户。前者可能还能做到鲜奶中无抗生素,后者就比较困难。散养、散收鲜奶,根本无法控制哪头奶牛何时注射过抗生素。

    正常情况下,牛奶中不应该有抗生素。但是由于以上原因,市场上的牛奶,有的含有抗生素,有的不含抗生素。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销售价格基本一样。有的企业认为自己生产的牛奶确实不含抗生素,于是在标签上注明“无抗奶”,告诉消费者,自己的奶不含抗生素。

    市场的竞争是无情的,既然有企业注明自己的奶品不含抗生素,那么不注明“无抗奶”的产品的市场销售就要受到影响。怎么办?于是那些生产“有抗奶”的企业只好再动脑筋了,其方法是在奶中添加一种叫“β-内酰胺酶”的化学物质。β-内酰胺酶可用来分解和掩蔽鲜奶及奶制品中的残存抗生素,又叫“解抗剂”。加了β-内酰胺酶的奶查不出抗生素,因而也可堂而皇之称自己是“无抗奶”。

    使用β-内酰胺酶的行为在奶制品行业里已相当普遍,成为奶制品行业一条人人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而β-内酰胺酶是一种从微生物细胞里提取的酶制剂,没有经过安全性评价,不是食品添加剂,在牛奶中使用是非法的。

    为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撕下“无抗奶”的面纱,2009年6号公告颁布得好。

    而更加重要的问题在于,有关管理部门和奶企要拿出办法来处理好“解抗剂”的问题,解决好牛奶中的抗生素问题。(吉鹤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