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不含抗生素一度热销 “无抗奶”为何被叫停?(4)

2009/5/19 10:22:23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无抗奶”事件,其根本原因是体制和政策的缺陷。

  虽然根据我国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规定,牛奶中“不得检出”抗生素,但是我国的另一个标准——《鲜乳卫生标准》则要求,鲜乳中的兽药(包括抗生素)残留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王丁棉说,这个要求似乎意味着允许牛奶含有抗生素,只要不超过法定限量值就可以。“我认为,对抗生素的含量,不应该是限值,必须是‘不得检出’。限值的规定会有两个弊端,一是给造假者提供了依据,二是谁也不能保证长期、大量食用后就一定不会产生耐药性、不会殃及后代。”

  另外,我国目前执行的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对“抗生素残留”没有规定要检测,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抽检这个项目。在乳制品生产经营中,国家对该项目也没有要求抽检。

  对于奶牛使用抗生素后3~5天内产的奶不能销售,而给奶农造成的损失。王丁棉认为,这几天产的牛奶既不能浪费,又不能倒掉污染环境。其实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规范技术条件,给奶农一个出路。比如,一个地区设立一个专门的、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工厂,专门对患病奶牛产的牛奶统一进行专业加工,可以做成饲料,以减少奶农的损失。

  王丁棉怀疑,“无抗奶”事件很可能是一场为了企业利益的精心策划,背后是奶品两大企业阵营的博弈——巴氏奶阵营与常温奶阵营。

  巴氏奶,即新鲜牛奶,它采用巴氏法杀菌、保质期短;而常温奶则采用超高温杀菌,保质期较长。2004年,国家曾出台过“禁鲜令”:禁止在产品包装上标志“鲜奶”,这遭到巴氏奶阵营的强烈反对,最终,“挺鲜派”以胜利告终。2008年1月,“禁鲜令”悄然停止。

  同年,由于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常温奶阵营巨头的市场正处在艰难的恢复过程中;而巴氏奶阵营的光明、三元、完达山等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再加上“无抗”的提法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销售量逐渐攀升,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在包装上标识‘无抗奶’的,大多都是出自巴氏奶阵营的产品。常温奶阵营中的主流产品很少标识‘无抗’。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常温奶阵营的嫉妒,此次‘无抗奶’事件很可能与‘禁鲜令’一样,也是一场行业内的博弈。”王丁棉说。

  王丁棉指出,此次六部委对“无抗奶”的“叫停令”,如果“无抗奶”仅仅只是商业炒作,是误导消费者,为什么国家六部位在缄默了8年之后才叫停?事实上,企业宣传的“无抗奶”跟“解抗剂”是两个概念。“无抗奶”本身是好的,国外还鼓励生产“无抗奶”。

  “现在禁止对‘无抗奶’宣传,甚至禁止生产,会把消费者的视线搞得更加糊涂,以为‘无抗奶’不好。卫生部门的抽检显示,解抗剂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可见,市场客观上存在‘有抗奶’和‘无抗奶’的问题。既然如此,企业标榜自己‘无抗’何罪之有?这就好比不能因为有人在造假币就禁止货币流通一样。” 王丁棉说。

  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就相当于经常服用低剂量的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后一旦得病再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效果将会下降甚至无效;有些人对抗生素天生就过敏,长期饮用“有抗奶”,很有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此外,“有抗奶”对儿童产生的副作用比成人更大。(吴洣麓)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