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未来三个月猪肉价继续回落

2009/5/21 9:25:52 来源:养猪巴巴网

    今年1月,甘肃省物价局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以维护生猪养殖户利益,保障市场有序供应;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时,采取发布预警指标和综合调控措施,促使猪肉与粮食比价(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仔猪价格、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等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这是我国首次制订并发布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下跌的预案。

    据西部商报报道 昨日,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对外披露,当前我省大部分市、县猪粮比价为5.5∶1至5∶1,且近期生猪价格还在继续下跌,基本处于黄色预警区域,目前的生猪价格几乎又回到2006年底价格最低迷的状态。

  根据《预案》,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不低于5.5∶1;生猪存栏不低于4.1亿头。《预案》所设定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为6∶1。

  出栏1头亏损50元

  兰州养猪户积极性下降

  西部商报记者昨日从兰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了解到,据其在全市八县(区)调查点进行的生猪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受当前收购价格和养殖成本的影响,养猪户的养殖积极性开始下降,生产滑坡的迹象开始显现,生猪价格已低于饲养成本。

  兰州市价格监测中心表示,去年上半年猪肉价格逐渐稳定,下半年开始逐月下降,而今年春节过后继续下跌,目前生猪出栏价格10.20元/公斤,与去年同期16.35元/公斤降幅达37.61%。数据显示,生猪饲养成本下降了14.44%,而生猪出栏价格下降37.61%,生猪价格比饲养成本低0.14元/公斤,生猪饲养已开始出现亏损。

  西部商报记者同时注意到,据甘肃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调查,部分地区的规模养殖户出栏1头育肥猪亏损50元,散养户和购买高价位仔猪补栏的养殖户普遍亏损;仔猪市场出现滞销,目前市场上1头仔猪250元左右,但养殖户持观望态度,补栏积极性不高;规模养殖户仔猪滞销,只能自己育肥,致使资金周转困难,难以长久支撑。

  产量剧增导致过剩

  未来三个月猪肉价继续回落

  相关数据显示,生猪收购价格的持续下跌,并非是“甲流”惹的祸端,而是继2007年生猪产业遭遇“猪蓝耳病”、约7000万头生猪死亡后,造成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空白,此后产量大幅剧增导致的市场过剩。

  物价部门分析,从季节性消费特点和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来看,由于生猪饲养从母猪繁育、产仔、饲养成肥猪需要一个过程,生猪的生产周期将决定市场供求矛盾的缓解时间,随着夏季高温临近,居民的消费习惯会有所改变,猪肉的消费量会呈季节性减弱,预计未来三个月猪肉价格可能继续处于回落的趋势中。9月份以后,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生猪的市场需求量会逐渐增大,价格也会逐渐回升。

  工业化模式逼近

  诸多散养户压力加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1980年国内家庭养殖约占生猪市场比例的90%以上,但是到了2008年,这个比例曾经下降到35%,工业化养猪的模式正在形成,养猪业也成了各种资本逐利的一个新型领域。新希望集团等大型饲料公司进入养猪业、广东温氏和广东长江食品公司等大型养猪企业迅速扩张、以正大集团为代表的外国饲料集团的产业延伸、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成为国内民营养猪的生力军。

  不过产业的整合也意味着诸多散养户要面临被整合的压力。

  “5月份生猪和猪肉价格下滑的趋势还将继续。”甘肃省农牧厅昨日对外披露,据近期调查省内生猪市场价格,猪粮比价基本处于黄色预警区域,与此同时,兰州市物价局在全市八县(区)调查点进行的生猪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生猪价格已低于饲养成本。但据相关数据显示,生猪收购价格的持续下跌,并非是“甲流”惹的祸。相对于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生猪养殖模式,国内一些省市形成的工业化养猪模式已悄然逼近,行业整合大浪来袭。(记者 施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