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星巴克的品牌营销之道(4)

2009/6/1 11:56:25 来源:新营销

    我认为要处理好销售规模与品牌尊严之间的关系,星巴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保持原有的良好传统,保持一流的服务质量,一如既往地培养老客户的忠诚度,继续以体验式营销与口碑式传播为主流模式。

    不断推出高端新品,在推陈出新的前提下,以高毛利单品组合提升整体业绩。

    谨慎拓展,未饱和的一线市场与有消费能力的二线市场并进,确保开一家店成功一家,节点式进攻。

    在保持美国文化的同时吸纳中国文化,在节假日开展促销活动,拉动消费。

    最关键的一点,要保证品牌的高贵感,就必须放慢开店速度。大型跨国企业,尤其是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必须采用稳扎稳打的市场策略。否则,当“满城尽是美人鱼”时,品牌的尊严将不复存在。

    《新营销》:星巴克在经营咖啡主业的同时,也在经营一些副业,比如信用卡、音乐唱片等。对于这种多元化经营,你是怎么看的?星巴克未来能否依靠这些副业扭转业绩下滑的局面?

    马超:对于星巴克开展多元化经营,我持赞成态度。拿销售音乐唱片来说,星巴克本来就有独特的音乐氛围,无论是BradPaisley的乡村歌曲还是SarahConor的蓝调,都让店内的气氛更加温馨与舒缓。端着一杯香气扑鼻的咖啡,在CD架上选两张唱片,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不违背品牌核心价值的前提下,星巴克借助于自己浓郁的小资情调销售相关产品,不仅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还能为品牌加分,何乐不为?

    但是,这种多元化经营应该基于星巴克的咖啡文化之上。无论是信用卡还是唱片,都是消费者在品尝咖啡并享受星巴克气氛的环境中促成的消费。现在的问题是,星巴克的咖啡质量、服务质量和店内环境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要知道,没有人仅仅因为星巴克有好听的CD前来消费咖啡,顾客需要的是格调高雅、品位不俗的消费环境。没有了根基—独特的消费体验,我想,这些枝叶—唱片等副业,要想独撑大局,是不现实的。还是那句话,防守不得力,进攻何从谈起?

    《新营销》:对于星巴克品牌及其品牌扩张,你是怎么看的?

    马超:“得终端者得天下”只适用于大众消费类连锁店,比如7-11便利店等。由于星巴克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其目标消费人群决定了星巴克连锁店不能像Supermarket一样遍地开花。扩张没有错,错在星巴克选择了快速扩张。我个人以为,如果星巴克非要快速扩张,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雄厚的资金实力;稳定的盈利模式;拥有高素质的中层管理人员;标准化的运营管理;对员工持续不断地进行培训;得到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薪金、福利有吸引力。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一个品牌要快速扩张,早晚有一天会力不从心。对星巴克来说,如果不能坚守品牌的灵魂,如果不能把控扩张的节奏与细节,那么曾经征服了无数消费者的“星巴克式体验营销”将成为陈旧历史的一页,在泛黄的纸张中,讲述它流水般逝去的辉煌。 (作者:陈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