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粮食安全无近忧但需远虑

2009/6/2 10:54:20 来源:大公网

  2008是名副其实的“危机年”。在诸多危机中,国际社会对粮食危机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性,中国国内的粮食安全问题虽能够对世界粮价危机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可能“独善其身”。

  一、2008年国际粮食形势

  2008年上半年世界范围内的粮价高企让人们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不再只是高呼“狼来了”,粮食危机确实来了。但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不久前指出,尽避粮食危机目前不再是媒体报导的头条新闻,但它 未“走远”。世行行长佐利克2008年10月份亦指出:“在发达国家的人们主要关注金融危机的时候,许多人忘了一场‘人的危机’正迅速在发展中国家蔓延,它将穷人推到了生存的边缘。金融危机只会使发展中国家更加难以保护最脆弱群体免受粮食和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二、2009年中国粮食安全与国际环境

  首先,金融危机的深化使世界粮食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据世行统计,2008年世界营养不良人口增加了4400万,总数达到9.67亿。联合国粮农组织贸易和市场部负责谷物的政府间小组负责人阿巴桑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这场金融危机的背后隐藏著更为严重的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可能会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受此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和农民生计均将受到威胁。经济疲软会减少人们对肉类的消费,增加对粮食的消费。在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粮食供需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

  其二,全球粮食库存处于历史低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报告,2007-2008 年度世界库存量与使用量的比值大米为24.7%,小麦为22.3%,粗粮仅为16.4%,均显著低于5 年前的水平。如果2008年的世界粮食产量能有所增长,各国将会首先补充粮食库存,因此, 不会迅速缓解粮食供求紧张的形势。

  其三,美元的较大幅度贬值。自2001年以来,美元的贬值一直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2008年国际粮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美元的贬值。考虑到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继续贬值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其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会向粮食价格传导。粮食生产需要消费大量的化肥、石油等物资。虽然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但是有理由相信,这种下跌是短期现象,长期来看能源与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仍将上涨。

  其五,随著全球变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粮食生产收到严重威胁。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到2020年全球农业产量预计降低16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所受的影响会更大。

  其六,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直接的粮食消费越来越多的转向了间接的粮食消费,人们以间接的方式更快地消耗粮食,肉、蛋、奶和粮食加工品等的消费比重开始快速增加。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