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食危机可避免

2009/7/1 15:27:14 来源:大公网

  去年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大升,引起了一阵关于粮食危机的议论。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更指出,粮食涨价对贫穷国家及社会低层打击尤大,有可能把多年的扶贫成果抵销掉。有论者指甚至可能因而引发社会动荡及争夺资源的战争。实际情况是否如斯严重,确值得探讨。

  粮食曾经过剩

  回顾历史,国际社会对粮食问题的关注早已有之。70年代初世界性干旱引致歉收及恐慌,令各国高度注重粮产,到80年代后期便开始出现过剩。近年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因素,世界粮产低于消费量,导致库存下降价格上升,再加上投机炒作,令情况更为严峻。另一方面,粮食危机是否迫在眉睫却不无疑问,世界粮储虽已跌至1980年来最低水平,但据报仍稍高于18%的储存对消费比率警戒线。世界粮产亦足供全球人口食用,问题不在寡而在不匀:一些贫穷落后国生产及入口供应不足,但发达国则过度消耗且要限产。

  从供求关系看,对粮产前景不能盲目乐观却也不必过分悲观。需求将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及工业化而上升,供应则日益受到耕地、水源、能源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制约,但技术进步可助提高产量及克服资源不足等问题,还可由寻找替代和改变消费模式来促使供求平衡。此外,全球还有不少土地资源可供开发,许多还位处贫穷落后地区。近年一些财政富而农产缺的地区如中东国家等,便大举到外地投资开发农业。若再加上各国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则不致出现粮食供应瓶颈。即使气候变化亦有周期性,且有研究指出,由此引致的全球粮产波幅只属轻度。

  近年粮食问题浮现,确有一些特别的人为因素值得关注。首先是能源涨价导致生物能源兴起,在发达国由粮食生产能源带来的新需求急升,有报告指欧美的「机器」吃粮便相当于五亿人口的食粮。这基本上反映了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机器吃粮拉高粮价,穷国吃不消但富国却可承受。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饥饿或营养不良人数,于去年增加四千万至9.6亿以上。

  世银策略有误

  其次是政策偏差,特别是由世界银行错误战略引发的问题。自1944年成立后,世银积极援助穷国使能粮食自给,但到1980年却改变策略转以市场主导,要求穷国多种植高价农业商品出口,而由进口供应所需粮食,故在援助时要求穷国「转型」及调整政策:包括降低农产入口关税,减少政府对农业干预,和鼓励私人投资建立出口型农业。世银的农业贷款亦随之下降,占总额由1980年的30%跌至2000年的8%,本已要入口粮食的穷国须增加入口,一些本可自给者则变为入口国,如萨尔瓦多20年前出口大米,但现时要入口七成以上的粮食。这些国家在最近的粮食大涨价中都受创深重,令人们再度重视达致粮食自给,要求世银改变策略的压力亦上升。(赵令彬)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