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价上涨引通胀预期热议

2009/7/24 14:24:09 来源:半岛晨报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份,我国粮食价格已连续六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4.9%。有人开始担心粮价持续上涨将引发通货膨胀。另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粮价上涨是国家托市的一种策略,粮价处于可控范围内,不会引发通胀。    

    粮价上涨是政府托市策略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上半年的粮价上涨更多的是体现了国家政策的一种导向。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铁刚日前指出,“从我国粮价已经连续6年负增长的角度看,这次粮价上涨呈现明显的价格回归愿望和政策导向,是国家托市的一种策略。”    

    粮价上涨往往带来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上升。从农业部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从4月份开始到5月,玉米、稻米、蔗糖、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弹态势,而其他消费品,尤其是酒类及食品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也出现了价格上涨现象。    

    研究人士认为,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分别占到37.7%和46.2%,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居民生活。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庞明川分析,根据经验,粮价上涨1%,食品价格上涨0.3%~0.4%。由于食品类价格在CPI的八大类商品构成和权重中所占比例为33.6%,其仍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最具影响力的项目,决定着CPI运行的基本趋势。    

    能否引发通胀各界说法不一    

    已经有人开始担忧粮价上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理由是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往往成为引发通货膨胀的“领头羊”,我国历史上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由于上年或当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引起的。    

    另一种观点是,从短期来看,今年上半年的粮食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相当小。庞明川认为,目前我国粮食的总供求基本平衡,并连续6年增产,通过调节库存也可以有效控制价格上涨幅度。    

    金融危机下国内粮价上涨,分析人士认为其有利有弊,从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但关键在于目前的粮食价格是可控的。粮价抬升将减轻通货紧缩压力,有利于经济的复苏;还有利于减少国家对农民种粮的补贴,有效降低政府今年的财政赤字。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日前公开表示:“今年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必然导致成品粮价格的相应上升,但涨幅有限。”分析人士普遍预测,从短期来看,目前的粮食价格应该还存在波动的空间,但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