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3)

2009/8/12 13:14:47 来源:网友

  同时,保证了饲料供给,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2004-2007年,由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共提供饲料粮67508万吨,有力支持了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的需求;

  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2007年粮食加工转化率已达3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达2.67万亿元;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食物保障,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国目前已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2.3亿人,有力支持了城市各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显现,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目前,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与生产某种农产品的比较效益低密切相关。2006年由于种植油料和养殖奶牛效益低,油料生产和奶业生产也受到影响。如果不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农产品供给就可能出现总量供给偏紧、结构性矛盾突出、个别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局面。

  第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村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一些地方的农村劳动力年龄老化,农业和农村发展后继乏人。

  第三,一些地方农业生产和有的农作物种植受到影响。受比较效益低和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双重影响,多数城郊土地、劳力、资金资源流入二、三产业,城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第四,农业自我积累减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部分公共产品主要依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仅给少量补贴。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自身投入能力下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第五,农业生产要素向高效益的非农产业转移,造成农村耕地、资金、人才等农业资源流失,农业资源供给日益紧缺。

  一些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特征,一方面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种粮农民收入增加。新阶段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核心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民比较收入低的问题。

  除此之外,耕地和淡水资源对粮食发展制约加大。

  尽管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耕地面积仍在减少。有的地方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在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也在下降,目前中低产田已占到2/3,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每年以0.5%的速度递减。水田的减少对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影响更大,其危害不仅仅是减少了耕地,而且使其所在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被浪费。

  水资源紧缺是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另一重要制约因素。从水资源总量看,我国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且水资源供给需求矛盾逐年加剧。目前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水土资源不匹配。目前农业用水每年缺口达300亿立方米,有一半以上耕地得不到灌溉。专家分析,每年因干旱损失粮食占各种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粮食的60%。

  但从需求来看,近些年来,呈刚性增长态势。人口不断增加,口粮消费不断增长。近10年我国人口净增加了近9000万人。若按每年人均口粮消费 200千克、肉类20千克计算,粮食和肉类消费需求分别净增加1800万吨和180万吨。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农产品消费从“自给型”转变为“商品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