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毒纸杯”究竟“毒”在哪里?

2009/8/20 13:08:56 来源:绍兴网

    平时大家常用的一次性纸杯,可能含有毒物质。从9月1日起,一次性杯子等食品用纸包装、容器必须通过QS认证才能上市。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场上QS认证的纸杯还是大行其道。本报前天对此做了报道后,很多读者打进晚报热线88643111,问一次性“毒纸杯”究竟“毒”在哪里?昨天,我市一家正规纸杯生产企业向记者透露了纸杯的生产流程,从而揭开“毒纸杯”的“真面目”。

    原纸是最大的“毒源”

    浙江高洁纸杯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首家通过食品用纸容器QS认证的企业,该企业的负责人说,纸杯生产最关键的环节在纸杯的原材料淋膜纸,劣质的淋膜纸是毒纸杯最主要的毒源之一。在纸杯生产流程中,原纸、印刷、成型环节最容易产生毒素。

    据了解,生产纸杯使用的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但纸张的差异却十分悬殊。通过QS认证的正规生产企业使用的纸是用全木浆转溶纸,内层则有一层淋膜纸,淋膜纸是食品包装的PE膜,这样的淋膜纸价格在8000元/吨左右,不过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的淋膜纸是工业用膜甚至废塑料原料,这些纸每吨价格可以便宜2000元左右,但含有毒素,会对人的身体带来伤害。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纸杯生产企业由于使用翻新纸,为了使纸杯的卖相更加洁白,还会在纸张上添加荧光增白剂进行美容,这又新增加了毒素。

    一般在纸杯外侧印刷有图案,但如果是非正规小厂生产的,这些图案也可能导致化学残留。“图案印刷必须在本厂完成,使用的油墨进行无害处理,而有些小厂根本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印刷是通过外厂加工的,这样会导致多次污染。”这位专业人士说。

    纸杯使用不当也会带“毒”

    市质监部门的有关专家指出,市民在选购纸杯时有讲究,首先可以挤压一下,直接感知到杯身挺度的好坏,这样就可以避免倒入水或饮料后,端起来时会严重变形,甚至端不起来。其次用鼻子闻一下,有异味和油墨味的不要选购。对于市民关心的荧光剂问题,质监专家给出一个辨别的方法,在灯下照一照,如果纸杯在荧光灯下呈现蓝色,则证明荧光剂超标。

    专家也指出,市民在选购纸杯时,同样也得关注一下产品的有效期,尽量选择近期生产的纸杯。

    事实上,市民使用纸杯也非常有讲究。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使用一次性杯子时,不妨可以拿开水烫一下,然后再使用,这样也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是合格的纸杯,盛放的水温不能太高。

 
来源: 绍兴网-绍兴晚报 作者: 记者 张科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