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反思农夫山泉公益案 企业公益营销如何做?

2009/11/5 15:20:00 来源:慧聪网

    10月22日,农夫山泉诉《公益时报》“农夫山泉‘一分钱’捐赠受质疑”的报道侵害其名誉权一案在杭州市西湖区法院开庭审理。农夫山泉坚持要求《公益时报》登报道歉,并索赔偿500万元名誉损失费。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消费者开始追查此事。随着“喝一瓶水,捐一分钱”活动诸多细节的公开,农夫山泉“一分钱公益”的原貌逐渐浮出水面,“一分钱”公益越描越黑。一场关于农夫山泉“喝一瓶水,捐一分钱”公益活动是非曲直的争论也由此展开。

    如今电视、路牌广告中比比皆是温馨感人的公益宣传画面,除了关爱老人、积极献血挽救生命等呼吁式的公益广告外,许多企业承诺拿出利润捐助贫困、投入环保,真枪实弹做公益活动,也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公益营销。

    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在产生公益效果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并由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营销行为。

    此次,农夫山泉公益活动的诸多细节被媒体披露,遭受大众质疑,使农夫山泉陷入诚信危机。由农夫山泉案不难看出,在公益营销中“公益”与“利益”的矛盾凸显,那么,公益营销--企业到底做得还是做不得?

    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公益营销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长远地看,企业通过公益慈善活动体现了自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由此建立社会大众的信任,改变人们对企业的看法,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美国一项对469家不同行业的公司的调查表明:资产、销售、投资回报率均与企业的公众形象有着不同程度的正比关系。而且这种营销项目本身也超出了普通营销项目的意义。同时,公益营销能有效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的公益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价格、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他们的购买发生着品牌转移,转向有公益事业投人的企业品牌。

    由此看来,公益营销如果做得好,可以提高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同时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对企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助力。

    但是,一般公益营销投入的周期比较长,短期内并不能产生明显效果。而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希望自己的营销投入能很快地产生良好的回报,这就造成了企业“公益”与“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应该如何对待这一对矛盾?又该如何做公益营销?

    其实,公益营销要求回报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公益营销也的确可以产生短期的回报。既然公益营销可以理解为一种事件营销,那么要求短期效果也是正常的。只是,公益营销只是所有营销方式中的一种,在营销这个大领域里,公益营销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企业营销的全部,也不是必然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不应该寄予公益营销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回报。

    实际上,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选择营销行为。有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一种能产生短期效果的公益营销;有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一种长期的公益营销。一个企业最合适的营销方法是什么,企业可以选择公益营销,也可以选择其他营销方式,这是一个层面;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公益营销,或者需不需要公益营销,这又是一个层面。

   最后,无论农夫山泉一案结果到底怎样,都在企业界和慈善界敲响了一个警钟,企业应该请严肃对待公益营销。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企业公益营销的真伪之辨仍存在于企业和舆论监督的层面,尚未有权威部门在农夫山泉事件中对其捐赠行为进行核查,还公众于真像。而此类纠纷的出现以及无人管理的局面根源就在于慈善机制的缺失,如有明确法律保护,我国的公益事业必将有所飞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