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无QS标志不准入市经营 石排重拳打击“黑豆腐”作坊

2009/11/10 16:28:47 来源:东莞日报

  连日来,石排镇重拳出击打击“黑豆腐”作坊,先后取缔了3家“黑”作坊,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豆腐,该镇给豆腐了一个“身份”——QS标志,断了“黑豆腐”的出路。

  据了解,该镇在打击“黑豆腐”的同时,积极考虑“黑豆腐”经营者的转型,促使他们转型“漂白”,合法经营。业内人士称,“黑豆腐”漂白是一条合法双赢的出路。

  没有“QS”不准入市经营

  昨日(9日)上午8时许,石排镇由工商、卫生、经贸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来到石排中心、综合、水吉村、利丰等市场,重点打击无QS标志的“黑豆腐”摊档。

  “你卖的豆腐无QS标志,请你收起来,不许再卖。”在水吉村市场外,执法人员发现一家无QS标志的“黑豆腐”摊档,面对摊主的不耐烦,执法人员耐心给他讲道理,希望他现场处理掉。在执法人员的耐心劝导下,摊主挑着豆腐走了。

  此后,执法人员共查了5了个市场,没有发现“黑豆腐”。

  “今后,只要豆腐上没有QS标志,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出售。”一名执法人员说,连日来,他们共打掉了3家“黑豆腐”作坊,这些“黑豆腐”作坊有的开在养猪场旁,有的开在废弃的砖房里,加工现场苍蝇乱飞,杂乱不堪,不堪入目。“打击‘黑豆腐’是一项民心工程,要常抓不懈。”

  80%的豆腐来自黑作坊

  “目前,石排镇内共有3家有牌有证的豆制品企业,整个石排每天豆腐的销量大概是1万公斤,而3家有牌的豆腐作坊的产量仅为2000公斤,只占了约20%,剩下80%的豆腐,都只能由黑豆腐作坊来提供。”利丰市场的一位管理员告诉记者,由于以前豆腐上没有QS标志,豆腐看上去都是一样的,给了“黑豆腐”可乘之机。

  面对“黑豆腐”作坊泛滥的现状,政府部门曾多次予以打击,但由于“黑豆腐”作坊成本低,而且操作简单,今天打了,明天他照样重开,让人防不胜防。据执法人员介绍,“黑豆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搬迁,由于设备简单,搬迁起来相当容易,他们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战”,这也是“黑豆腐”打而不绝的另一个原因。

  执法人员说,为了彻底断绝黑豆腐进市场的路,市场方面想出一个办法,从市场终端来根治,那就是给豆腐一个合法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就可以明辨的豆腐的“黑”与“白”,“‘黑豆腐’没有身份,那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了生存的空间。”

  促使他们转型“漂白”

  “我们一家三口就靠卖豆腐为生,现在做的豆腐卖不出去了,这可怎么办?”魏先生问。

  出路在哪里?石排镇经贸办一位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几天,他们一直派人和“黑豆腐”经营者协商,希望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促使他们转型“漂白”。

  该负责人说,让合法的豆制品企业接纳更多的“黑豆腐”作坊经营者,这样做不仅能给“黑豆腐”经营者找一条合法出路,还能通过引导“黑豆腐”的从业者合法生产经营,配合有关部门规范豆制品生产秩序,从源头上把好豆制品的安全关。如果说这有利促进本地豆制品类的食品安全,这也可说是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

  眼前面临的阻力是,许多“黑豆腐”经营者不愿“漂白”。该负责人说,豆腐本身制作工艺简单,进入门槛低,所以才出现那么多“黑豆腐”加工作坊。从“黑”到“白”,主要是一个成本的变更,“我们会和豆制品企业沟通,希望他们在接纳‘黑豆腐’经营者时,在进入、管理、价格上予以更多的优惠,达到双赢,最终让群众吃上放心豆腐。”(王松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