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检验程序需更“透明”(2)

2009/12/9 14:16:58 来源:新华网

    新京报:农夫山泉方面此前称事件背后存在“幕后黑手”,但整个事件的诸多细节目前仍然是迷雾,目前为什么会出现种种猜测?

    王琳:当信息不透明,出现这些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猜疑实属必然。目前样品的取样、封存等事实都还不知道,这些都是应该公布的。这种天大的事,当然不能任其成为“罗生门”,而在公众视野中逐渐消退。一方面,海口市工商局在卷入被猜疑的漩涡之后,可以提供证据自证清白。另一方面,第三方的调查,包括媒体的调查也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调查结论相互印证,才能保证“真相”的可信度。

    张兴宽:有信息不透明方面的原因。其实在法律中有明文规定,政府的每一个行为都应该有法律依据,依法办事。比如就这个事件来说,海口市工商局是不是每一个步骤都根据法律办理,是不是履行到告知的义务,生产企业有异议的情况下有没有给企业复检的权利,如果每个程序都依法完成,那么不管检测的结果有没有问题,都不会产生这么多的争论和猜测。就是因为执法不透明,才产生这么多的猜测。

    企业有权提出异议

    新京报:此次事件中,农夫山泉认为现在的食品检测缺乏完整的体系,应推动检测机构的立法。你怎么看?

    王琳:立法机关应该正视企业的这一呼声,并为企业、监管者、普通公众提供立法博弈的平台。

    张兴宽:关于食品检测体系,我国《食品安全法》里有规定,要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来进行检测。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体系已经有规定了,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是哪些部门有资质,哪些部门没有资质,这些需要由卫生部或工商局来认定一些检测机构,而这些是没有必要在法律中提出来的。所有的事情在不可解决的时候都应该有相应的立法,但是如果每一方面都立法,目前以我国的立法条件还达不到。

    新京报:海口市工商局消费警示中列出的企业,除了农夫山泉和统一,还有几家小企业,但其中一家企业告诉记者,他们选择缴纳罚款了事。记者采访中,有业内人士也透露称,有些企业每年都要准备这样的“息事宁人”预算。

    王琳:在我国不少企业“民不与官争”的传统思想很牢固,监督部门说企业的产品有问题,企业很少针锋相对地提出异议。企业担心因为提出异议,导致相关部门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对企业格外“关照”。大部分企业都不想成为“选择性执法”的对象。当然,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问题之一。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