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谁在推动中国食用油价格涨跌?

2009/12/28 13:34:09 来源:证券之星

  CBN记者 胡军华 

  12月1日前后,中国两大食用油品牌“福临门”、“金龙鱼”几乎同时宣布提价,最高涨幅15%。在众口一词的舆论浪潮中,跨国粮商成为众矢之的。耐人寻味的是,2003年之后,几乎每一次食用油涨价,舆论的反应基本都遵循这样的三段论:食用油涨价—跨国粮商操控—压制跨国粮商。

  市场时刻都在变化,且不论此前的食用油涨价是否遵循了此三段论,这轮食用油涨价也许还有不一样的原因,CBN特别邀请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讨论,希望能够抽丝剥茧,为读者打通一条了解食用油涨价背后原因的路径。

  国际市场踏空中国大豆收储政策

  CBN:美国农业部今年10月预计,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461亿吨,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3550万吨,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2.5亿蒲式耳(约合880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5250万吨。按照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供给充足意味着价格将走低,但是从今年7月到12月初,大豆毛油价格已上涨15%~18%,精炼一级大豆油价格上涨13%~15%,这种违背经济学常识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刘登高:我也注意到了福临门、金龙鱼涨价的消息,许多专家早就分析过,垄断必然产生垄断价格,它们基本垄断了食品油市场,就掌控了涨价的权利,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这次涨价,也许还有其他背景,因为价格不仅仅决定于商品数量的供求关系,还决定于货币量的供求关系,也受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抢购风带来的涨价是购买者抢购心理因素造成的,这次食用油涨价显然不是消费者挑起的。元旦前是往年大豆销售的旺季,是全年价格最低的时候,也不能说是成本推动造成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消息,通胀尚未到来,也许是出于企业对通胀的预期估计,抢先市场“大鸟先飞”吧。

  郭清保:12月份的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我们的进口成本出现了上涨,再一个是我们国内包括整个亚洲地区,进入11月之后都会陆续迎来一个消费旺季,我认为这是根本原因。但谈到外资的作用时,应该说它是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因为国内食用油小包装市场外资的市场份额比较大,与终端消费市场联系密切。

  另外,外资企业大多具有充足的国际粮源,能够很快觉察到全球形势的变化,因此在这波上涨的行情变化中,由于外资从终端消费市场和国际大宗油料交易中率先察觉到了来自市场的气息,它的提价就比国内企业要快一步,长久以来,国内企业在进行调价的时间段上就逐渐养成了跟风的形式,其实这也是符合市场运营的一种正常现象。

  穆彦魁:农产品市场每年种植面积和实际收成对市场供需关系造成很大影响,而需求在一定程度和时间上是比较稳定的,而国际农产品尤其油脂近几年加入了生物柴油的概念后,与美元及原油挂钩,变成金融属性产品,加上基金大力参与运作,也无形中导致食用油原料市场波动幅度近两三年非常剧烈。

  CBN点评:国内一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提醒CBN记者注意这样一个现象,在目前国内媒体的报道中,都只是笼统地提到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导致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但是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为什么会上涨,没有人给出明确解释。

  他认为,今年10~12月,跨国粮商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判断出现错误,他们认为中国今年新大豆上市后,不会像去年那样再对大豆进行国家收储,从而会全部进入市场,市场供给充分,这样中国的大豆油会降价,因此减少了对中国大豆的出口;但今年11月底,中国宣布继续进行大豆收储,这让农民都在等着国家收储,反而一时造成了市场上大豆的短缺,这让跨国粮商措手不及,到港大豆很少,急忙到国际市场上抢购大豆,甚至国内的一些粮油集团也参与了抢购。一下子就把全球大豆价格托起来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