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福建:彭州食用菌产业借力“起锚”

2009/12/30 17:21:35 来源:网友

  深冬时节,彭州处处透着寒气。23日,记者在该市红岩镇梨花坪板房社区看到的却是一派繁忙景象,由板房改造而成的食用菌工厂开始批量出菇。

  “目前已改造好的食用菌库房有42个,且杏鲍菇长势喜人。每个库房可放置6400袋菌袋,每袋可长5-6两的菇,一个库房的产量近2000公斤。”三明健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水荣喜滋滋地说。

  6年前,红岩镇就从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引进木耳进行产业化种植,1年最多时能种植4000多万袋,但附加值低,同一品种的木耳产量只有三明的六分之一。“这次借着援建的机会‘再续前缘’。示范基地建立后,采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产业档次和水平。”三明市分前指指挥长蔡金明说。

  家住红岩镇的小冉对这片板房社区很熟悉,地震后她和家人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现在她每天还来这里,“我是来上班的。”小冉笑着说,“地震前我家就种植食用菌,目前在这里边做边学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管理。”像小冉这样的工人,厂里有50多位。

  种植食用菌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在“5·12”地震中不少菇棚倒塌,产业受到重创。省前指和三明市分前指经过调研,决定援建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项目,由三明市知名食用菌企业负责新品种的引种、试验,进行工厂化生产示范,并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推广。

  彭州食用菌产业凭借引进的栽培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强势“起锚”。“食用菌栽培车间全部由板房改造而成,整个基地建好后占地100亩,第一期由一个培训大楼和50多个库房组成,每20天为一个生产周期,产菇12吨,销售收入可达17万元。”熊水荣说,“过一段时间,将工厂化生产已试种成功的大球盖菇、竹荪、茶树菇、鲍鱼菇和金针菇等珍稀菌类。”(驻彭州记者 龙友情 方承/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