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水库养鱼:在环保与增收的夹缝中反复纠结(2)

2010/1/4 16:53:16 来源:南方农村报

  过度养殖污染严重
 
  按照一级水功能区划,水库一级功能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其中属于开发利用区范围的水库,按照当地的资源、地理条件,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水库的二级功能,如灌溉、防洪、饮水、农用等等。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规定,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投喂饲料的水产养殖,但在开发区内则未做限制。
 
  但这一政策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学术界开始对水库养鱼的污染问题展开全面反思。事实上,这一反思已经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2009年10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水库养鱼技术问题与发展交流研讨会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提出:使用饲料养鱼的危害很大,滥投饲料、渔药的现象很普遍,严重破坏水质;同时,过度养殖还造成生物品种单一化,鱼类种群结构失衡。
 
  由于残留饲料和排泄粪便,高密度的商业养殖会带来大量的外源性营养元素(氮、磷等),这极易造成水库的富营养化。过多营养物质输入,导致藻类爆发性增殖,形成“水华”——简单理解,即发生在淡水环境中的赤潮,肇事的藻类以蓝藻为主。水库具有流动性差的特点,一旦发生水华,治理难度很大。
 
  “近年来,广东水库整治的行动不少,每次整治中,清理库区的养殖活动都是重要内容之一。”水利部门人士介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