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统筹规划稳妥推进 食盐专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010/1/11 14:32:17 来源:新华网

 自1996年实行食盐专营以来,我国在提高合格碘盐普及率、消除碘缺乏病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10余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导致的政企不分、产销矛盾、缺乏竞争等问题也愈加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还是盐业公司和生产企业,都认为有必要对食盐专营体制进行改革,但都建议要考虑其中的特殊情况和复杂性,统筹规划,稳妥推进。

  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除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是缺碘地区,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克汀病等碘缺乏病曾十分严重,更重要的是缺碘还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实践证明,食盐加碘是最科学、安全和易于推广的补碘办法,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针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劣质盐、非碘盐冲击食盐市场较为严重和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和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需要,我国从1996年5月开始实施《食盐专营办法》。

  “实践证明,食盐专营体制对推动合格碘盐普及、消除碘缺乏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防治碘缺乏病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说。

  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户碘盐覆盖率达到97.5%,远高于70%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碘缺乏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儿童甲状腺肿大发病率由1995年的20.8%下降至目前的5%以下,全国儿童智商平均水平也达到103.5,比实行食盐专营制度前提高了10多个智商点。

  “虽然我国消除碘缺乏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董志华说,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底全国95%以上的县(市、区)要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而2008年碘检测结果表明,全国仍有12.2%的县(市、区)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一些地区碘缺乏病病情出现了反弹,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还需继续努力。

  改革势在必行

  实行食盐专营体制10多年来,我国的食盐政策一直没有进行调整,专营体制在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弊端也日益凸显。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实行食盐专营体制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也带来了巨大的体制成本,限制了盐业企业的创新力和活力,影响了行业效率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扭曲了行业分配秩序和加剧了产销矛盾,改革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