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以安为先 山西农村食品安全需更多关注(3)

2010/1/21 13:17:36 来源:新华网
   《办法》的出台为家宴食品安全纳入规范化管理开了一个好头,但许多群众反映操作性不够强,执行有难度,监督处罚难度更大。如何让农村喜宴吃得更放心,许多读者出谋划策。

    晋中市李先生建议,家宴卫生安全靠监督更要靠引导,要变口口相传的方式为政府表彰示范,免费挂放心牌,让规范经营的民间厨师团队火起来,牛起来,用市场规范市场。

    吕梁市张先生建议,现在一些富裕村都有专门的红白理事会,要通过红白理事会集中完善村里的家宴设施,特别是冷藏、消毒等配套设施,集中花钱办好事。

    太原市王女士建议,要加强操办家宴自我安全防范措施,引导农民办卫生喜宴,吃安全喜宴。

    过期食品进集市

    春节来临,农村集贸市场异常火爆。在许多商家抓住赶会赶集农村商机的同时,一些农村集市也成为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的集散地。

    娄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食品安全检查的重点放在农村、乡镇。结合当地群众消费特点,节日期间,他们着重突出检查酒、糖果、水果、饮料、糕点、蔬菜、肉制品及儿童食品等。日前,在10多个乡镇集市和集贸市场查处食品安全案件2起,查扣不合格罐头、饮料10余件。

    据了解,目前农村集市食品问题主要表现为:

    散装和自制食品数量多。在农村集市经销的食品中,很多是自产自销。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散装酒比例很高,很多商品没有标注保质期,没有保鲜措施。

    销售假冒食品、过期食品现象严重。很多在城市被查出的假冒伪劣商品"上山下乡",一些不合格食品、过期食品改头换面流入农村集市。

    经营场所、经营方式不卫生。集市销售食品的商贩卫生安全意识差,很多商品都是露天随意摆放,生熟食品、食品与非食品混在一起销售,销售者直接用手抓取称量,食品任由消费者触摸。

  小卖部配货没准

    侯马市某村农家店有好几个,走进去看看,不乏名牌食品,但仔细瞧,不少"热卖"的饼干、小食品的外包装上既无出厂日期,也没有商标等。

    在一家靠近马路边的小食品店,老板娘说这里目前还没有货品统一配送。由于店就在路边,时常要经受"诱惑",每隔几天就有卡车、面包车停在路边,向她推销商品,如电池、饼干、饮料、火腿肠等。她说,这些上门推销的价格确实比自己去进货要便宜不少,还省事,但质量确实很难说。

    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消费市场还是薄弱环节。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农村市场监管薄弱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在城市不能生根的时候,就"上山下乡",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入农村市场。

    主要表现为:有些个体商店业主,为贪图方便和节省开支,一次性购进很多的副食品,导致一部分贮存期短的食品变质。

    一些不法商贩就是利用农民识假能力差,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向农村小商店上门推销假冒伪劣产品。

    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子,诚信经营和售后服务跟不上。商店内商品标价混乱,哪种商品紧俏,价格就会上去。有些商品卖出去,根本谈不上什么售后服务。

    目前,尽管山西省已经建立农村消费维权下乡下村体系,但对于农民来说,特别是处于偏远地区的群众,真正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