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偷偷摸摸”转基因

2010/2/2 10:08: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农业部最近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过程,加重了关于转基因粮食安全问题的不安。

  这一过程十分隐秘:一家国外通讯社最早发现这个消息时,它被摆放在一家“几乎很少更新”的专业网站上,混杂在“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连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一眼的绿色和平组织工作人员都没发觉。

  该安全证书由全称为“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部门颁发。获得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证书自2009年8月17日起,有效期为5年。据此,这两个水稻品系将可以在湖北省境内成规模种植。

  对于安全证书的颁发过程,农业部只提供了一份简短的书面回复。根据这份回复,证书发放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5个阶段的多年安全评价,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作出的决定。

  1

  这份回复,使普通人开始关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这个听上去十分专业的机构。

  有很多证据都表明这个委员会的重要性。资料显示,它的设立,根据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组成人员则是“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每届任期3年。前一次换届,新华社曾专门就此发布消息。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这个拥有数十名成员的庞大机构,平常人根本难以触及。尽管许多人努力地寻找它的成员身份,网上也充满各种询问和打探,但都没有结果。连这个机构最早成立的时间,外界都很难查到。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认为,作为转基因作物生产安全证书发放前的最终环节,该委员会的作用不容小视,而这个证书则是“转基因作物上市前最难突破的关口”,如果有谁能担保转基因食品不会出现问题,那么“我们请求公布这些专家的名单”。

  这个请求无人理睬,蒋觉得这一切“是暗箱操作”,他认为,这说明相关人士对转基因水稻“自己也没底”。

  绿色和平组织的工作人员,曾花费很多时间来搜索这个委员会的信息。最终,他们只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网上找到一篇新闻,透露该校的5名研究人员被聘为第三届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绿色和平组织负责农业项目的官员方立峰觉得,与转基因相关的整个共同体都失声了。这种失声,成为人们的质疑重点。

  作为一家民间机构,绿色和平一直强烈反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种植。“我们一直希望,这种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信息应该公开,人们即使不能决策,起码该有知情权。”该组织这样解释其立场。

  而与民间组织的活跃相比,事涉其中的政府机构与科研人员,则显得极为低调。

  蒋高明是为数不多愿意公开表态的专家之一。他的研究领域与转基因技术无关,是生态农业,这让蒋高明觉得有点尴尬,因为那些更应该表态的人“实在太安静了”。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至今还存在争论,对转基因水稻的审批起码应该透明。”他通过博客和发表文章数次呼吁。不过,他没有收到任何反馈,无论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

  事实上,在媒体将各种质疑重复了几遍以后,农业部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表示,“现在各大媒体、部属媒体和地方媒体都已经不再炒作此事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