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主动调适心理睡眠和饮食 远离“春节综合症”

2010/2/21 13:35: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每年,过完春节长假,不少人会患上“春节综合征”。专家提醒大伙:不管是节日,还是平时,都要有主动调适自己心理、睡眠和饮食的意识和能力,以防“春节综合征”侵袭日常生活和工作。

  何谓“春节综合征”

  专家介绍说,“春节综合征”,实际上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疾病,而是指在七天长假前后过程中由于生活规律、生活节奏、社会角色的变化和调整,所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不适应。包括各种躯体症状、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还可以理解为某些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

  “春节综合征”在“假日综合征”中表现最为明显。这不仅仅因为人们连续休息了七天,改变了以往的生活规律,更主要的是,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内涵。

  “春节综合征”主要的生理表现为: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和出现头晕、口干舌燥、烦躁、腹痛腹泻等症状。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有:疲惫、神经性厌食、工作恐慌——不想上班。

  压力和亚健康是主因

  导致“春节综合征”的心理压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蓄积起来的,与许多人对春节功能的认识误区相关。

  春节原来是缓解一年的紧张工作,全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日子。可事实上,常常把春节变成了为工作进行“铺垫”、请客送礼、应酬吃饭的“突击阶段”,如果不是那么紧张、功利,心理负担就会减轻许多。

  再就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自己和生活的期望值过高。春节,亲朋好友相聚,难免谈起过去的一年。得意者往往沾沾自喜,失意者往往懊悔沮丧,如果一味攀比,难免自卑、产生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会因春节的到来显得尤为强烈。因为,许多人视春节为自我辞旧迎新的象征,一旦心态失衡,就会感觉一年“不顺”。

  对于春节期间出游、返乡的人来说,春运的拥挤、往返时间的紧迫,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轮船也可能会让一些人产生严重的身心压力。

  平时处于“空巢”状态的许多中老年人,大都期望春节期间能够家庭团聚,子女多回家住住。而子女不仅要考虑到父母和亲友方面的各种应酬,他们还有自己的家庭和事务需要处理。一些“新新人类”,他们有张扬自我的强烈愿望,不愿意遵从长辈的安排,他们希望通过新奇、强烈的刺激宣泄平时蓄积的心理能量。家庭内部期望值的差异,也会引发失落、紧张、沮丧和不满。

  有的人难得过年回家与亲人团聚,长假结束意味着将离开家乡和亲人,离别的伤感越来越深。

  有的人对春节休假没有安排,一放假随意而为把原来的生物钟全打乱了,喝酒、熬夜,假期结束了,人也精疲力竭了,身心便处于了亚健康状态。

  这些高压力者和平时就已经处于亚健康的人,在“紧张”的春节期间,很容易诱发“春节综合征”。

  帮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春节后,孩子也该上学了,“春节综合征”其实在孩子身上也有所体现,如开学前,孩子会紧张、焦虑、不安,对上学产生抵触心理;在开学的前两个星期,孩子上课的时候会很难进入状态,提不起精神,身体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心情烦躁;放学后,会对着家庭作业发呆,想写但是又坐不住,拖拖拉拉的会持续很久。

  有关专家支招说,首先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长假过后,生物钟被打乱,孩子们大多处于缺乏睡眠状态。应在节日过后,迅速调整作息时间。全家人应在晚10时前睡觉,家长要以身作则,关闭电视、熄灯,营造睡眠的环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