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豆”争:迷失的大豆产业

2010/3/9 14:36:2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 经济 周刊》记者  马玉忠/北京、黑龙江报道

  春节期间,传统的产销旺季对于今年的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来讲并未重现,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再现停产、停收潮。

  “黑龙江省内68家规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停产,已全部停止收购大豆,只有个别获补贴企业按要求赶在2月28日前加工完国储释放的150万吨大豆,之后也将面临停产,其他不上规模和不享受国家补贴的企业早在1月份就陆续歇业了。”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目前仍有300多万吨大豆积压在农民手中,油脂企业和豆农均苦不堪言。

  据记者获得的消息,截至3月5日,除个别大型企业仍在坚持生产外,其他大豆加工企业已全线停产停收。

  原产于中国的大豆曾是我们民族昔日的骄傲,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豆危机。

  “08年以来,虽然海关总署预警,国家政策频出,但却显力不从心。09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空前的4255万吨,是国内总产3倍,且外资掌控我国近80%的压榨能力,顺理成章地控制了产品销售环节,并继续将触角向相关领域延伸。”中国大豆产业 协会副秘书长卢林纲 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面对全年成本的巨幅波动,跨国粮商的垄断挤压,仅存少数内资油脂企业艰难挣扎,整个行业又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中国大豆产业濒危!

  这场大豆危机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思考:大豆问题仅仅是一个粮食问题?还是金融问题、主权问题?

  原产于中国的大豆为何身陷危机?近日,《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深入采访了业内专家及相关学者,一探究竟。

  美国 的粮食战略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便开始谋求对世界的控制,核心是通过粮食和石油来控制世界,为其带来巨大的利润和权力。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通过粮食控制世界更具优势且更隐蔽。通过“美国农业模式”的输出、国际官方储备的取消、商业储备的兴起以及转基因种子和化肥、农药的出口,美国对全球农业技术的主导地位迅速成为其在外交政策中的一件重要武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