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豆”争:迷失的大豆产业(4)

2010/3/9 14:36:4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大豆产业政策开门揖盗?

  面对我国大豆产业现状,我们是否要自省其身呢?

  “我们的产业弊端、政策漏洞的确为跨国粮商大开了方便之门。”卢林纲坦言。

  “今天政府对大豆市场调控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大豆市场患上严重的对外依赖症”卢林纲说,1993年我国放开了国内油料市场,但当时食用油的进口依然以配额许可证的形式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1996年进行了重要调整,之后大豆进口没再实行过配额管制。

  “内资企业在拉动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反而常常由于政策的片面性而置身于外资挤压与农民利益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卢林纲表示,国家实行的粮食双轨制,在原料及产品同时上涨时,国家通过政策性调控只限制产品价格上涨,而放任成本价格飙升,这样内资企业在成本大幅提高,收益却不能补偿的情况下,生存艰难。

  此外,内资加工企业在产区收购大豆需要支付现金,而沿海外资企业进口大豆,使用信用证先借后还,在此期间可以享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差,大约为12%,而粮油加工环节加工利润也不过为2%。

  “对外资企业税收优惠 和行业缺乏品质标准也加剧了我国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卢林纲进一步表示,沿海外资企业主要加工进口转基因大豆,外资企业大都得到地方政府的税费优惠,比如,外商所得税只收15%,而内资企业是33%,两者相差18%,对外资的绝对保护,导致内资企业无法与外资竞争。

  转基因食品标注没有明确的标准,也给相关产品有隙可乘,真正优质的国产非转基产品优势却得不到体现。另外,食用油市场迟迟没有出台规范的品质标准,一些廉价的低端油充斥到市场,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却卖出名不符实的高价格。

  “国产大豆孤立寡与。”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吴立强也不无感慨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人多地少”的国情把水稻、小麦、玉米视为敏感重要的口粮作物,大豆作为小作物对待,在水利设施、农田基本建设、品种改良、技术推广方面投入不足,大豆依然是“靠天吃饭”。国家在4个主要粮食品种中,水稻、小麦、玉米都建立保护价制度,并设有专项收购基金,而大豆却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政策,豆农风险巨大。

  众所周之,“转移和规避价格风险”是期货市场的功能之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也正是为了构筑国内实体经济安全屏障。

  “目前跨国粮商已经进入我国期货市场,利用芝加哥和大连两个期货市场,跨国跨期跨品种套利。他们从美国期货市场买大豆,在中国期货市场卖豆粕、豆油,无论做大豆还是做豆粕,在中国期货市场只做卖方套保。”南华期货资深分析师王晨表示,本来属于我们的市场避险工具却被跨国粮商所利用。

  “现在豆粕交割库大部分都设在有外资背景的合资企业厂内或附近,这对跨国粮商控制市场极为有利,他们在美盘买大豆,在连盘卖豆粕,在工厂附近作交割,期货现货相结合,游刃有余,中国市场成了跨国粮商赚取利润的乐园,国产大豆边缘化也就顺理成章了。”王晨说。

  新闻链接:大豆风波

  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美国大豆上市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导致大量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并在随后的价格回落过程中由于无力支付货款或高成本带来的巨额亏损而陷入危机。据了解,许多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在4000元/吨的最高价格区间购买进口大豆,此后,大豆价格骤降,每生产一吨豆油就会亏损500-600元,有数据称,国内压榨企业70%停产,进口合同违约,造成了中国的“大豆危机”。“大豆风波”中USDA发布的权威基本面数据和基金的“顺市”炒作对大豆期货价格进而现货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后美国大豆协会等方面访问中国并就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