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严格问责制方能堵住食品安全漏洞

2010/3/12 13:33:11 来源:网易

许晓明

    国家质检总局原纪检组长郭汝斌就“毒奶粉”事件接受采访时称,“奶粉事件”不是质检部门一家的问题。在现有治奶流程中,企业是第一负责人,政府负主要责任,监管部门负监管责任,“毒奶粉再现,追责的话只到生产企业”。(3月11日《新京报》)

    虽然郭汝斌承认,“毒奶粉”事件是食品监管体制、机制弊端的暴露,但他强调奶粉事件不是质检部门一家的问题,无非是拒绝自家部门独自“背黑锅”。淡化自家的责任,把问题和矛盾扔给其他部门,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部门“踢皮球”。

    身负监管奶制品生产、销售品质的重任,在食品监管体系中担当着关键的角色,质检部门居然能够面无愧色地顾左右而言他,能够从容地“踢皮球”,都是因为脚底下没有拴牢他的问责“铁链”。

    从“毒奶粉”初现到再现,从吊白块、苏丹红、辐照食品到三聚氰胺、“毒豇豆”,一桩桩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大案,暴露出当前食品安全体系存在严重漏洞。而追根求源,食品安全漏洞的存在,问题出在问责制度存在漏洞。

    从生产、流通、销售、消费到身体检查,食品消费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置于特定机构监管之下。从监控体系来看,本应该是一张完整的食品安全网络。如果问责制度严密,无可推诿,质检、工商、食品监管、卫生医疗等部门必然履职谨慎。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守土有责,有毒的食品就不敢生产,生产出来也难以销售和流通,被消费者吃下去也会及时被挖出来。可惜的是,由于问责制度不够严密,失职的机构有机会“踢皮球”,使得完整的监管网络暴露出漏洞,有毒、有害的食品趁机流入市场、危害百姓。

    严格问责制度,才能规范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并由规范行为的长期推广和持续,才能养成严谨的机关作风和规范的商业道德。只有管住了每个职能机构,才能管好每一个地方,才能管好每一家企业。而管好职能机构,必须严格其考核,严查其失职、失责。当每个机构、地方和企业都有所敬畏,才不敢再荼毒消费者。问责漏洞不堵,食品安全漏洞不绝。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