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垃圾猪”食品安全之患

2010/5/14 15:44:39 来源:新浪网

日前,记者在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附近采访时发现,这里有30多户人家,其中20多户在饲养“垃圾猪”。虽然有关执法部门曾大力打击过“垃圾猪”,但由于“垃圾饲料”成本低廉,所以这种以“垃圾饲料”饲养生猪的问题有死灰复燃之势。如果这些“垃圾猪肉”被端上餐桌,必将威胁到市民的饮食健康。

    本报记者王建定

    暗访:城郊惊现泔水养猪

   4月28日,记者接有关村民反映来到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石门沟村附近的“泔水”养猪场暗访时看到,养猪场距离沿河村约两三百米,沿沟而建,一个挨着一个,约几公里长,猪舍用砖块和石棉瓦搭建而成。从西到东,记者粗略数了一下,约有二三十间猪圈。

    记者看到,在每一个养猪户家里不仅有一个用来煮猪食的大黑锅,还有一辆专门用来运输猪食料的交通工具——三马子。记者在一养猪户家门口看到,一口大黑锅里盛满了飘浮着一层厚厚辣椒油的剩饭,剩饭中有龙虾壳、肥肉、鱼骨头等已变质的食物。这些剩饭经加热后,散发出一股更浓的恶臭味,苍蝇和蚊子满天飞。

    当日12时许,正是喂食时间,养猪户都非常繁忙,各自在自制的土灶上煮制猪食。一名男子从旁边的发酵池中大勺大勺地舀出长满霉渍,已经发酵的餐饮垃圾,倒入一口硕大的铁锅中。温热后,该男子便用扁担挑着两个盛满餐饮垃圾的铁桶走到猪圈旁,将铁桶中的餐饮垃圾倒入猪槽中喂猪。一头头正在啃吃垃圾的猪,闻到猪食的味道蜂拥而至,很快将槽中的餐饮垃圾一抢而光。

    那么,这些养猪的村民为什么要用垃圾喂猪呢?他们是如何看待“垃圾猪”危害的呢?石门沟村一位养猪户对记者说:“养‘泔水猪’成本低呀,能够把买饲料的钱省下来。”他算了一笔账:“喂饲料不挣钱,本钱还高。如果养100头猪的话,没有5万元资金就周转不过来。如果是喂泔水,就不用花钱买饲料,一个小型饭店一天的泔水,只要花20元钱,能拉一三马子。”

   这些“垃圾猪”养殖户均是外来人口,租用本地村民的土地建猪舍养猪,共有二三十家养猪户,饲养数量少的每年也要养七八十头猪,一般的有一百多头,多的则在两百头以上。

    隐蔽:蔬菜大棚暗藏养猪场

    在兰州市城关区均家滩一汽车加气站下面的一块蔬菜种植区,长年聚居着一群外省来的养猪人,他们以收购餐厅垃圾为名,并搭建篷棚猪舍,利用垃圾中的食物大量饲养生猪,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垃圾猪”养殖场。

    4月28日下午,记者站在加气站旁边的马路上,几乎看不到猪舍,放眼望去尽是蔬菜大棚。在距离这些大棚还有上百米的地方,记者闻到了一股股浓烈的臭味,远处还传来了一些动物“哼哼”的叫声。走上前才发现,这些蔬菜大棚子里养的竟然是猪,这些猪圈和蔬菜大棚仅一步之遥,约三四家养猪场,面积大小不等,但所有人的养殖方法却大同小异:棚子是一大片建在一起的,从表面上看貌似是种植蔬菜的。

    在一家养殖户家里,用来熬制泔水的土灶旁边的三轮车上,摆放着几个黑而脏的大桶,里面是刚刚拉来的泔水,一名女子正忙着准备猪食。据她介绍,这里共有四家养猪场,她家就养了20多头猪,并说:“这里的猪吃得好,都是从她亲戚开的饭店里弄来的剩饭剩菜。”

    据该女子透露,原来一些医院里的餐饮垃圾无人过问,现在都成了养猪户的争夺目标。

    可据附近的居民反映,这里的猪场已存在两年多了,喂的大多是来自餐馆、学校、医院的餐饮垃圾。按附近居民的说法,这里猪的待遇都很不错,能经常“下馆子”,吃的是“美味剩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