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调味品涨价 供销陷入恶性循环

2010/5/21 14:18:15 来源:糖酒快讯

    继粮食、鲜花、中药材涨价之后,西南旱情又影响到我市干货调味品市场。仅一个月时间,小茴香、三奈等药料每斤进价上涨近10元,糖类价格涨幅50%左右,酸菜、豆豉等酱菜价格更是涨势未停;调味品涨价波及餐饮业,供货、零售、消费,三方无奈应对。

  草果借“旱”身价增

  在五马市场从事干货调味品销售多年的孙老板看来,2010年的西南大旱就像一场飓风,席卷全国各个行业,首当其冲便是副食餐饮。

  “云南、广西、四川,这些主要的药料食材产区一旦绝产,将会给整个干货调味品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现在涨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炒作,只怕‘炒蒜团’转炒药料食材。”孙老板告诉记者,大约从1个月前开始,小茴香、丁香、三奈等药料食材价格跟风上扬,每斤上涨近10元。其中涨价最“不靠谱”的就是做火锅调料和卤菜的必备调味品――草果。“2月底,草果每斤零售价在20元左右,如今进价就涨到了30元,更别说零售了,销量直接下降50%。”

  孙老板说,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涨价势头迅猛的干辣椒等药料如今反而价格平稳,每斤进价略升1元至2元。“内蒙古、河北是干辣椒主产地,西南旱情对干辣椒生产影响不大。新闻报道中说,最近两天西南旱区要下雨,或许药料价格能降下来一些。”

  川菜名吃跟着涨

  校场街上做了5年酱菜供销的严老板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涨价最明显的就是八宝豆豉,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包涨价1元左右;再就是从四川买进的酸菜,每斤进价涨了近10元,而且价格还在涨。“价钱高了,酱菜不好卖。”严老板说,自从春节过后,各种酱菜价格开始不断飙升,甚至还有一些酱菜“即将”迈进涨价大军。“榨菜主产地是西南,每年4月底,浙江榨菜生产商都要去西南采购原材料。今年大旱,西南各地反而要去浙江进货,供不应求,榨菜很快也要涨价了。”

  五马市场诚丰调味品经营部的老板王女士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砂糖、红糖价格连涨两次,价格上涨50%。“原来3元/斤,如今4.5元/斤,当初的零售价成了如今的进价;每箱鸡精进价也上涨了20元左右,涨幅约7%。火锅调料就更别说了,本来价格高就卖不出去,如今又进入火锅淡季,销售情况更不乐观。酱油、醋等调料虽然零售价没有太大变化,但每瓶容量有所减少,还是等于价格上涨了。”

  回民街一家水煮鱼店老板告诉记者,由于食材涨价,招牌菜水煮鱼在一个月前就由20元/份涨到了25元/份,而且价格还将再次上涨。“调料、蔬菜、鱼,价格没有不涨的,我们再不调价,就只能等着关门歇业了。”

  供销陷入恶性循环

  “今年第一季度,仅因为价格上扬、销量下降,我就损失了10多万元。”严老板对供销陷入恶性循环一筹莫展。“价格上涨,商品销售流通速度有所减慢,不少厂家出现货物积压现象,甚至一些厂家由于产品实在外销不出去,如今还在供应着2009年出厂的货物。而消费者则越来越注意商品上印制的出厂日期,一般不愿购买出厂期在半年以上的产品,如此一来,厂家销售情况恶化,甚至没有多余资金去生产新的产品,供销陷入恶性循环。”

  “菜涨价、米涨价,如今调料也涨价,什么都买不起了。”家住云海小区的张大爷说,原以为五马批发市场里销售的油盐酱醋之类调料价格能便宜些,没想到大老远骑车过来,价格竟然也这么高。“芹菜论‘棵’买,土豆论‘个儿’买,买够一天三顿吃的蔬菜也要十几元。几颗八角、一小袋味精加起来就要五、六元,钱袋子想看紧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张大爷无奈地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