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专家称消费增长名稳实落 剔价格因素后趋于下降

2010/5/21 14:49:27 来源:上海热线

   汽车住房有降温迹象专家担心消费增速趋降

    对菜价能否拉动CPI表示质疑以后,很多网友又开始对中国社科院刚刚公布的一组消费数据表示不能苟同。刚刚出版的这本《商业蓝皮书》预测,2010年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会保持20%的速度。这意味着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会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似乎也印证了社科院这个预测的正确性。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510亿元,同比增长1
8.5%。

    昨日,一些读者致电本报,这个消费额的再次高速增长是不是因为菜价、米价以及一些燃油价格的飞速增长所造成的,还有一些读者则表示,在汽车和住房这两大消费主力恢复平稳态势之后,今年的消费增长继续维持高位是否可能?

    分析人士表示,即使加上今年的通胀率,由于汽车优惠措施的减少以及国家大力遏制高房价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产品的销售减少,都不会让全年消费总额增长率保持在20%。

    现状

    剔除价格因素 消费增长“名稳实落”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510亿元,即使剔除了价格因素,这个速度也算是很高的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央行一季度的报告也证明了杨宜勇的判断。一季度数据出台的前一天,央行公布一季度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7.9%,比上季提高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但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5.4%,比上季低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

    在杨宜勇看来,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4月CPI同比上涨2.8%,环比涨0.2%。受价格上涨影响,4月零售总额增长最快的是石油及制品,同比增43.1%。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的一些重量级专家学者,他们指出,高速增长的消费中间有一部分是因为高物价造成的。受基数和物价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消费名义增速保持稳定,但实际增速有所回落。

    央行报告认为,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的差距反映了近几个月物价上涨的影响,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是形成“名稳实落”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周伟也表示,消费名义增速走高,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此外,CPI由负转正且不断走高,也推动了零售总额的上涨。

    “在计算实际增速时必须对通货膨胀影响进行修正,同时要考虑季节和购买力等因素。”周伟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