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东莞内源经济产值已超过六成GDP

2010/5/25 14:18:09 来源:网易

 专家意见

  “加工贸易其实就是订单产业,受制于欧美市场。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的疲软令这种产业的不可持续性凸现。传统发展模式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东莞及时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是对的。目前,东莞政府应该在扶持加工贸易的转型中注意如何结合环境的治理,鼓励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并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外向经济的下调,应与装备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发展相配合。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

  从宏观上来说,东莞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主要往三个方向努力,一是推动产品加工由低向高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推动产业链由短向长延伸,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两端拓展;三是推动企业经营由单纯贴牌代工向自主品牌营销转变。

  ———东莞理工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宇鹏

  典型案例

  不停产转制变身为“最大之一”

  1995年成立的东莞新溢眼镜制造厂,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生产眼镜赚取加工费,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海外市场需求萎缩,但受企业性质所限,开展内销“有心无力”,进退两难。在东莞市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新溢眼镜于2009年顺利地不停产转为三资企业。转制之后,追加投资1000万美元,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目前达到年产各类中高档眼镜架1200万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眼镜制造企业之一。

  改攻国内市场成就“12年居首”

  台湾徐氏四兄弟于1992年创办的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之初专门给其他厂家贴牌包糖果,所有产品都用于出口。后来主攻国内市场,到2009年,徐福记品牌产品95%以上内销,实现内销总额24.5亿元,已连续12年居国内同行之首。徐记的成功转型如今成了很多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需所效仿的模板。

  经济外向度一度超过200%的东莞,如今内源型经济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超过60%!被认为只会赚加工费的东莞企业,这两年新增品牌610个,占到全市品牌总量近1/3;被指称缺乏自主创新的东莞制造,在2009年专利申请猛涨六成,总量跃居全省第二……

  历经国际金融危机“风暴眼”的磨砺和阵痛,东莞率先转型升级显示初步效应,开始颠覆人们头脑中的传统印记。

  破解转型难题

  东莞有加工贸易企业14700多家,其中一半左右是来料加工企业。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三来一补企业利润不高、订单不稳、处处受制于人的弊端暴露无遗。当年,东莞市东坑镇倒闭了39家企业,全部是出口型的来料加工企业。

  资深的东莞问题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林江教授向记者分析称,由于独特的历史原因,三来一补企业仅相当于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没有法人资格和独立的财务,盈利方式是结算加工费,完全是照单生产,没有主动权;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劳动力、资源、土地等成本增加,企业压力沉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三来一补企业不改变形态,不要说转型,连生存都有问题。

  为了破解来料加工企业形态转变障碍难题,东莞市外经贸、海关、税务等六个部门2008年6月出台了《东莞市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操作流程及指引》,按照“自愿、不停产、变更、从优、便利”的原则,在全省率先解决来料加企业转型遇到的停产问题,并开展实质性运作。2009年7月出台了《关于来料加工装配厂转型为法人企业进口设备税收问题的通知》,允许转型来料加工企业尚处在海关监管年限内的不作价设备,作价出资免税转入法人企业,既延续了转型企业免税的优惠政策,又使外商无须额外追加投资,减轻资本积压。这一举措降低企业转型成本30亿元。

  据统计,2009年东莞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268家,是上年的2.9倍;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已有536家来料加工企业完成了法人改造。“更关键的是,在这些企业成功转型的示范效应下,当前东莞来料加工企业转型热情空前高涨。”主管外经工作的东莞副市长江凌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