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就业领域普遍存在歧视 逾半应聘者称曾遇过

2010/7/5 13:15:42 来源:广西新闻网

  荒唐的就业歧视

  某省人事厅国家公务员体检暂行办法要求:无严重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某市人民政府公务员管理办法规定:晋升副处、正处、副局级行政领导职务的,年龄分别在45周岁、50周岁、55周岁以下;某省曾出台《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试行办法》,要求“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乳房对称、无包块……”后因媒体曝光而修改。

  根据我国批准加入的国际劳工组织111号公约《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就业歧视即指政府或私人组织基于人的某些先天性的与能力不相关因素做出的任何区别、排除、限制和优惠。这种区别、排除、限制和优惠对公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其他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基本权利具有消除或减损的危害。
 

  与歧视相伴随的往往是政府部门或私人机构不合理地拒绝录用和差别对待员工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指出,所谓不合理,就是提出与职业的内在客观需要无关的条件和理由。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林燕玲指出,长久以来人们所承认的歧视形式,包括性别歧视、种族和民族歧视、宗教歧视、社会出身歧视、种姓歧视等,新近出现的歧视形式则包括年龄歧视、性倾向歧视、残疾歧视、艾滋病患者歧视等,甚至还出现了基因歧视、生活方式歧视等。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对就业歧视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当前就业歧视普遍,85.5%的公众认为目前就业领域存在歧视,在应聘和工作中,有54.9%的人认为受过各种不同程度的歧视,15.6%的人认为受过严重歧视。

  在遭受就业歧视时,权利救济困难的现状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平等权利中的无奈和困窘。在调查中,仅有3.2%的被调查者在遭受就业歧视后采取过行动。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小姜,小儿麻痹症致腿部严重残疾,投出28份简历均被拒,小姜总是礼貌地对对方说:“没关系,我可以理解。”

  为什么要反就业歧视

  “歧视不但在企业和私人雇用单位存在,而且在一些国家机关也相当严重。这表明我们的社会缺少平等机会的就业观念和意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对记者说,“反歧视涉及人格尊严,关系到人的幸福和发展。人格尊严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平等对待。歧视会影响到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社会歧视严重还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反歧视法律,政府也没有类似专门的机构设置。反就业歧视的理念,最初主要伴随张先著案而逐渐提高了社会认知度。

  2003年6月,安徽芜湖人张先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报名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在报考某职位的30名考生中名列第一,按规定进入体检程序。体检报告显示其属乙肝患者,张先著由于体检结论不合格而不予录取。2003年11月,张先著以被告芜湖市人事局的行为剥夺其担任国家公务员的资格、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胜诉。此案引发了社会对全国1.2亿乙肝患者就业的关注。随后,广东、四川、江西、浙江相继在公务员招考中取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成为公务员”的限制性规定。今年3月17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通知称,今后在公务员录用体检中,所有关于肝炎检测中,不许进行乙肝项目检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