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最大交易市场蒜价暴跌一元 价格出现拐点?(2)

2010/7/29 11:57:25 来源:腾讯网

    大蒜的价格链条

  在“蒜你狠”成为流行语的当下,大蒜在从蒜农到普通消费者手里,到底经过了怎样一条不断加价的价格链条。

  记者走访金乡县各界,终于弄明白了这个路径。

  首先是蒜农的成本,这也是大蒜价格的基础。

  当地的一位老农告诉记者,一亩蒜的成本大约在3000元左右,而今年一亩蒜能卖到万元左右,也就是每亩有六七千元的利润。但是由于农民手里的土地有限,所以每户的收入虽然大大好于往年但是总量有限。

  其次是前文说到的开三轮车的人,这些人被本地人称为“小贩”,他们主宰着大蒜的第一个流通环节:从蒜农手里收蒜,拉到市场卖给经销商。

  每到收蒜的季节,农民只需等在家里就有“小贩”前来收蒜。今年青蒜的价格一开始在两元左右,之后一路走高,到后来干蒜的价格维持在4.5元到5元每斤之间,有的甚至更高。

  小贩将每斤蒜加价一两毛钱之后,卖给经销商或者代购商。据悉,仅在5月到6月大蒜收获季节,一个小贩的保守收入在万元左右。“拉来之后不用等,马上有人收”。

  代购商是介于小贩和经销商之间的一个环节,有些外地的大经销商不愿意或者没有精力从小贩手里零散地收蒜,所以请这些代购商代为收蒜。“一般是我们收多少给他们送多少,每斤加价一两分钱。”一位代购商对记者说。

  尽管加价不多,但代购没有风险也不需要租冷库,大经销商收的量大,所以也有一些当地人专注于做代购。

  经销商收到蒜之后,一部分入库,以便在各个季节销售的蒜都能得到质量保障(不入库天气一凉蒜就发芽)。一部分销往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还有一些专司出口。

  出口或者应各地市场的需求,一部分大蒜还需要经过分拣和简单加工的环节(除去多余的蒜皮、蒜蒂等),而这个环节全部由人工完成。

  工人们将从蒜农手里买来的没有分拣的蒜,按照大小和品质分成等级,个头大小是最重要的标准。5厘米到6厘米直径的是普通蒜,小于这个标准是稍差的,而高于这个标准则是优质蒜,价格会高出很多。至于人工成本,最终的买单者当然还是消费者。

  之后是运输,销往各地。据了解,运输的成本在一斤一毛钱左右,但这个价格也有波动,量大价低。

  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为例,金乡县的大蒜销往那里之后,会再加价销给北京的小批发商。据金乡县的经销商介绍,每斤加价几毛钱就能赚钱。但也有的经销商将蒜直接送入北京的各大超市。

  北京的批发商拿到蒜后,加价卖给北京的超市或者菜市场等零售市场。

  7月初记者在报纸上看到,新发地大蒜的批发价是6元每斤,而记者当天在通州一家菜市场上买到的大蒜是10元一斤。

  金乡县的蒜农、蒜商都不否认今年是赚钱的,至于谁是这个链条上最大的赢家,说法不一。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