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世界粮食短缺风险将挑战中国经济外部环境

2010/8/11 9:27:00 来源:农博网

    分析人士警告说,日益增加的世界粮食短缺风险正成为通货膨胀的推手,使挣扎于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西方经济体明年面临“滞胀”境地,中国经济外部环境也随之受到严峻挑战。

  旱灾及高温引发的大火导致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促使全球谷物出口大国俄罗斯上周决定从本月中旬起直至年底,停止麦类、玉米等粮食及其产品出口。

  俄方的决定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引发动荡,全球粮食价格加剧暴涨。自今年6月以来,由于全球范围歉收,全球小麦价格已累计上涨50%。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将2010年全球小麦产量预测从6.76亿吨下调至6.51亿吨。此外,其他大宗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也面临减产和涨价压力。

  中国今年的粮食生产也不容乐观。由于天气条件极端异常、国内物价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年中国农业面临多年未遇的复杂局面,粮食丰收前景变数较多。

  受特大旱灾等因素影响,今年中国夏粮中断了连续7年的增产,同比略减0.3%。进入下半年后,持续的流域性大洪水又对一些主要秋粮主产区造成严重影响。

  虽然中国的整体粮食对外依存度并不高,但谷物等进口量并不少,国际粮价上涨很可能通过谷物进口传到中国,进而影响中国粮食价格。中国政府正严密监控粮食市场,严禁囤积粮食和哄抬价格及其他违法交易。

  今年以来,中国的粮食进口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并且10年来首次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1-6月,中国谷物进口248.4万吨,同比增长60.7%;谷物净进口182.0万吨,同比扩大1.2倍。

  中国商务部价格监测显示,上周(8月2-8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延续涨势,较前一周涨1%。而此前的4周,中国食用农产品价格周环比持续上涨,涨幅分别为0.5%、1%、0.7%和0.3%。

  目前中国各粮食主产区均已行动,通过采取加强农田后期管理、改种喜水农作物、早稻损失晚稻补等措施,尽量减少损失,确保中晚稻丰收。

  国家粮食局称,今年下半年国内粮油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国内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并不支持价格大幅波动。另外,当前国内粮油库存也比较充裕,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

  虽然全球小麦减产尚不足以根本改变国际小麦市场供需平衡状态,但小麦价格上涨已导致小麦玉米比价、大豆小麦比价偏离均值,这轮以小麦为首的农产品上涨格局将继续向玉米、大豆市场传导,农产品市场价格将继续上移。

  而小麦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恐引发连锁效应,导致全球面包、饼干等面粉类粮食,以至啤酒、饲料乃至家禽类价格等纷纷上涨,再加上资本看涨农产品,纷纷进入农业领域炒作,不排除价格波动进一步放大并传至更广泛领域的可能。

  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石油、铜及其他工业品价格走高与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叠加使西方经济体明年受到严重通货膨胀冲击的可能性。考虑到西方经济增长缓慢及一些国家巨额财政赤字的压力,届时有可能再次出现“滞胀”——经济增长停滞和高通胀同时出现。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放慢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步伐,加上天灾导致农产品减产涨价,“西方出现滞胀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西方的滞胀一旦成为现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就肯定会恶化。‘滞’就是复苏乏力,对中国产品需求减少,会打击中国外贸出口;‘胀’则会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推动国内物价上涨。”他说。

  虽然出现了粮食减产涨价的趋势,但情况并未恶化到爆发危机的程度。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尽管一些主要出口国面临生产问题,但世界小麦市场依然平稳,远好于2007-2008年度世界粮食危机时的情况,此时尚无理由担心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的发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