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雌性激素起事端摄入渠道细分辨

2010/8/15 8:17:30 来源:搜狐网

    如今,很多人都爱说“现在的牛奶都是激素催出来的,有害健康”之类的话。这里所谓“牛奶激素”,其实是牛的生长激素。目前,多数国家都不许使用此种激素,但美国却在1993年给它发了通行证,与“国际主流”背道而驰。中国也在禁用之列,考虑到“牛奶激素”的生产也算是高科技,中国的奶农能否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很值得怀疑。为什么美国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这里涉及到5个问题,待咱一一说明。

  问题1

  什么是“牛奶激素”?

  生长激素是动物脑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促进动物的生长。牛的生长激素自然就叫“牛生长激素”(bGH)。数十年前,人们就发现把bGH注射到母牛体内可以促进产奶。那时候,bGH只能从死牛的脑袋中提取,成本太高,所以未投入商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让bGH的应用成为可能。把控制合成bGH的基因转到细菌中,通过培养细菌就可以合成出同样的蛋白质来。这样得到的牛生长激素被称为“重组牛生长激素”,简称为rbGH。

  其实,rbGH并不能让奶牛平白无故地产奶,只能延缓奶牛在产子后产奶量的下降速度。平均而言,使用了“牛奶激素”之后,产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几。

  问题2

  “牛奶激素”对人体有害吗?

  对于多数人来说,关心的还是这样使用了激素的牛奶是否有害健康。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要求该激素的申请者进行了大剂量的短期动物实验。在一项实验中,老鼠被喂以大剂量rbGH———剂量高达奶牛注射剂量的100倍,但未观察到老鼠各项生理指标的异常。因此,FDA认为食物中的rbGH不会被吸收,因而不必进行长期的安全性实验。

  加拿大食品管理部门却认为FDA的评估中遗漏了一项研究结果。欧洲要求该激素生产者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用小剂量rbGH(每天每千克体重0.5毫克)喂养老鼠时,无法发现其体内抗体异常,但大剂量喂养,就出现了抗体反应。加拿大方面认为这说明rbGH能够被吸收,FDA的决定不严谨。

  FDA重新对此进行评估。他们认为,该结果并不能说明rbGH能被直接吸收。同时,人从牛奶中可能摄取的rbGH量也还远远达不到产生抗体的量。比如一个10千克的孩子每天喝1.5千克高浓度rbGH的牛奶,其剂量也只有每千克体重0.0075毫克,远远低于实验中不会导致抗体反应的“安全剂量”0.5毫克。

  FDA的这个结论得到了另一项研究的支持。198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到,如果对老鼠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5毫克的rbGH,9天就能观察到体重增加以及血液中出现rbGH抗体。而在食物中加入每天每千克体重40毫克剂量的rbGH,也没有变化。这可以证明食物中的rbGH不会被直接吸收,因而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