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

2010/8/19 10:20:28 来源:新民网

    内容摘要: 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如何真正地深入农村,真正地顾及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值得每个食品监管部门深深思索。监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辨别常见劣质食品的能力,不购买、食用劣质食品。

  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如何真正地深入农村,真正地顾及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值得每个食品监管部门深深思索。通过全市开展的食品监管“两项制度向农村延伸”专项整治活动,我体会到,在工作中要强化自身职能,发挥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全方面的监管,使农村不再成为劣质有害食品的重灾区,应该是食品监管部门努力的方向。

  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种植、养殖环节。一是蔬菜、水果及其它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二是畜禽等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和疫病防治问题。三是来自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工业三废和化肥、激素、重金属等有机物或无机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这些农村个体种植养殖的生产方式难以保证初级农产品的质量。

  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环节。一是小作坊问题普遍。目前我市较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只有1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几乎没有,存在很多小作坊。大多小作坊分散在城乡结合部以及行政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相当一部分缺乏有效监管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经营管理落后,设备设施陈旧。二是添加剂不合格或滥用添加剂。三是食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

  食品流通环节。一是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二是过期食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食品消费环节。一是全市农村学校食堂卫生差,饮食安全令人担忧。二是街头饮食摊点食品质量没有保证。

  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消费者“偏爱”便宜食品

  由于农村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求便宜心态仍然是他们在选择商品时首先考虑的,买东西看价格已经成为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二)假劣食品由城市“流向”农村

  由于农村消费能力薄弱,利润微薄,一些大型、正规、集团型超市无意进驻,农村流通领域经销食品的经营主体主要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品商店、小食品批发部,上架销售的商品也极为低档;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经营者进货时也顺应农村消费的畸形需求,假劣食品混迹其中;同时由于农村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过长,存储条件差,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村食品的常态,低级的市场业态为假冒伪劣提供了温床,农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受害者,也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三)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卫生质量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农民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硬件设施简陋,环境卫生较差,杀菌设备和卫生防尘设备等卫生消毒设施空置现象普遍存在;家畜宰杀前不检疫,宰杀后加工贮存不当,都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目前我市共有农村食品加工小店40家,“小、散、低、乱”是其普遍特点,即规模小、分布散、意识低、秩序乱。经营者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商品知识,卫生意识较差,无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经营的现象还存在,经营的商品互相混杂,存在很大消费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普遍不强,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这说明农民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