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灾害频发 粮食形势直面四大拷问

2010/8/19 14:23:57 来源:腾讯网

    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农业灾害多发重发。尤其是近期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暴雨、山洪和泥石流,让许多人关注粮食生产。前一时期CPI上涨的推手是否是粮食供应紧张?当前的秋粮长势如何、遇到了什么新情况和新问题?全年粮食生产又能否保持连年丰收的好成绩?对这一连串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粮食生产供应有没有出现问题?

  每年7月,是全年粮食生产交出第一份成绩单的时候。今年这个成绩非常不错:夏粮总产2462亿斤,虽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仍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其中,夏粮的主要品种冬小麦产量还高于上年,实现了连续第7年增产。

  近年来,国家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目标是促使国内粮食价格稳步、小幅上升。从上半年来看,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秋粮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年粮食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主要取决于秋粮。目前我国秋粮长势总体较好。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我国秋粮面积11.49亿亩,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夺取秋粮丰收,特别是抓好晚稻生产,全力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好势头,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应对国际粮食市场新变化至关重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

  国际粮价会不会推升国内粮价?

  受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市场预期全球小麦将减产,导致7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市场担心欧洲和美国农业主产区高温天气可能造成玉米和大豆产量下降,玉米、大豆价格也有所上涨。一些人担心,全球粮价高涨之潮将席卷中国。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出现国际市场粮价的全面上涨。从国际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看,目前国际市场粮价全面大幅度低于国内市场,即使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小麦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也不会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明显冲击。

  事实上,由于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需多年保持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除大豆外国内各主要粮食品种都能自给,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因此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有限。

  国内粮价会不会因灾上涨?

  既然国内和国际粮食市场关联度很小,那前一时期国内粮价的上涨又是怎么回事?分析人士认为,其中有对粮食生产因灾减产的预期因素,但重要的是国家对农产品价格调控作用。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做到继续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小幅上升是有把握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粮食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目前物价抑制上涨的因素大于上行因素。7月,多数地区新麦收购价格趋于平稳,前期涨幅较高的粳稻收购价格在国家调控作用下略有回落;籼稻、玉米收购价格继续上升但升势趋缓,大豆收购价格略有下降。

  粮食年产1万亿斤能否实现?

  年初,我国确定了“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的目标。目前南方晚稻正处于田间管理的重要时节,秋粮进入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前期的持续低温洪涝增加了晚稻遭遇“寒露风”的风险,而后期台风、热带气旋集中多发也将加重病虫害的威胁,晚稻及秋粮生产将面临“大考”。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认为,由于早稻占全年水稻生产不到20%,关键是要抓好中晚稻的田间管理,只要中晚稻田间管理抓好,没有大的气象灾害,今年全年丰收还是很有希望的。

  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病虫害防控,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农业防灾减灾预警信息,抓好后期灾害防御,全力夺取晚稻和秋粮好收成。(据新华社电)

(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