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酒业强省遭遇“假酒之痛”(2)

2010/8/30 9:00:12 来源:网易

    投入大却难治“头疼”

  谈及假酒,稻花香、枝江、天龙黄鹤楼、劲牌酒业等我省知名酒企无不喊“头疼”。但头疼归头疼,打假必须照常,还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据了解,劲牌公司每年拿销售收入的3%投入到知识产权建设与维护活动之中,每年知识产权查询、申请、管理及维护等费用超过百万元。曾经有一次,该公司知识产权部一行4人赶赴杭州、厦门、广州等地开展打假取证行动。其间,拍得现场照片30张,购买封存假冒“中国劲酒”12件。此次行程一共4天,交通费、食宿费及购物取证的相关费用超过万元。

  “我们打假办有8个人,都是专职。为了开展工作,配有一台专车。”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销售管理部部长林海尽管没有透露打假维权开销的具体数据,但他肯定地说“公司一直很重视打假维权工作,每年投入都很大”。

  据了解,我省知名白酒企业无一例外地设置有打假办、法务部或知识产权部等部门,承担公司的打假维权工作。众酒企打假办专职人员少则七八人,多则二三十人,以稻花香集团为例,共有25人的打假队伍,专门负责全国市场的打假工作,同时负责市场监察工作。除去办公、交通、食宿、公关、取证等费用,仅以每人每年平均5万元的年薪计算,打假人员人工成本一项就超过百万元。“当前,白酒企业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途径依然是‘企业摸查、举报打击’。由此,白酒制造企业都要投入巨额的费用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经常面对的是‘产品越好卖、假货就越多、投入就更大’的尴尬局面。不打击,市场遭到蚕食和破坏;打击,维权费用日益增加。”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屈伟说。

  除投入大之外,酒企打假还有一些“头疼”的问题,比如职能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些地方的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对当地的制假人员打击不力——制假人员大多假冒外地的名牌产品,对当地经济影响不大;地方黑恶势力参与制假售假,对打假人员和举报人员进行跟踪和打击报复等。

  呼吁立法严打造假

  据了解,白酒产品事关国家食品安全,如今的造假组织为躲避严厉打击,基本放弃了用工业酒精勾兑的传统造假手段,改用“劣等白酒+高仿真外包装”的手段谋取暴利。“在外观上,仿冒的‘高仿酒’不但消费者无法辨认,有时连执法人员甚至企业人员也较难分辨其真假。执法主体缺乏可以当场辨别产品真伪的统一、有效的‘国字号’平台和标准,使打假维权工作缺乏及时性,同时也制约了白酒厂商的维权主动性。”稻花香酒业相关人士说,企业没有执法权,酒企多是通过工商、质监等部门来打假维权。造假手法“升级”,给企业维权、行政部门执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业内资深人士介绍,新形势下,打假维权工作还面临其他新问题。比如,造假者隐蔽工作非常出色,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其机动性也越来越强,经常出现如下尴尬情况:端掉了造假窝点、跑了造假人,查获的仅仅只有一仓库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一些瓶瓶罐罐。有幸人赃并获诉诸于法律,却换来制假者无力支付,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案值仅能换来区区几万元的工商罚款或制假者的缓刑,而企业付出的则是巨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维权结果不尽如人意。

  相关人士介绍,白酒是一种特殊商品,白酒的生产和经营,关系到国际声誉,关系到国家财政,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需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白酒企业打假维权工作的执法依据目前主要为《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的《白酒法》来规范白酒企业的生产及销售工作。

  “只有通过专门的立法,来明确白酒行业的准入机制,淘汰一些生产规模小、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粮食消耗高、生产工艺落后的小酿酒厂、小作坊。由此,我们倡导和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加强专门的白酒立法来明确对造假行为的惩处方式和力度,提倡文明饮酒、健康饮酒、科学饮酒、艺术劝酒等,从而来保障白酒消费者和白酒企业的合法权益,以此来规范整个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稻花香酒业有关负责人说。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