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武汉妇女吃虾后患肌溶解症 官方称与虾无关联

2010/9/1 7:48:20 来源:网友
    备受关注的南京小龙虾致病疑云尚未散去,江城近日也发生一起类似事件——一名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称,在发病前曾食用不少小龙虾。
  这位患者姓王,55岁。据了解,8月29日下午,王女士在沌口开发区一小餐馆内吃了许多油焖大虾。次日凌晨1时许,她先是感觉肩膀、背部肌肉酸痛,2个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到协和医院,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协和医院看到,王女士仍显得有些虚弱,但是脸色还不错。因救治及时,她已脱离危险,不适症状基本都消失了。
  据该院有关人士介绍,由于王女士本身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无法确定其发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必然关联,目前他们已将此事向卫生主管部门进行了汇报。
  横纹肌溶解症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自7月下旬南京小龙虾事件发生后,一提起肌肉溶解症,许多人都将矛头指向小龙虾。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煜敏教授介绍,事实上,有多种情况可引发该病,一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白细胞攻击肌肉里的某种成分;二是药物作用,比如一些降脂药在服用后数日内,可能引发该病;三是不明原因中毒,比如过量摄入某种农药;四是寄生虫引发。“尚未听说小龙虾本身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刘煜敏说,该病是否与小龙虾有关,要靠流行病学调查才能最终确定。市民一旦出现肌肉酸痛无力症状,小便呈酱油色,要及时就诊。
  许多市民表示眼下“不敢吃”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见习记者郭姗姗)武汉一妇女食用小龙虾后肌肉酸痛,被医院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昨日这一消息引发市场波动。
  华南水产市场连日来小龙虾批发价格持续走低,昨日更是达到最低点。一商贩介绍,前日32元、26元一公斤的品种,昨日分别下降到25元、17元;个头最小的品种昨日首次跌破10元。价格下降是否受“肌溶解症”事件影响,商贩看法不一。不少商贩表示,随着此事件关注度渐高,对市场的影响也在加大。银丰水产公司王经理则称,进入9月小龙虾慢慢退市,价格本来就会走低。
  小龙虾餐馆受到的打击不小。万松园特1号的一龙虾馆老板娘说,这几天生意受影响蛮大,加上本地也有类似病例了,不少熟客都说不敢吃。
  汉阳琴台凤凰广场旁的茗雅茶轩与老三油焖大虾合作经营小龙虾,以前吃虾排长队,昨日该店负责人称,这几日上座率只有6成,一天卖不到50锅。
  记者昨日采访多位市民,很多人对本地小龙虾表示担忧。一位姓李的先生说,最开始看到新闻说本地尚未发现,感到很放心,现在看来“可能真是有问题”。一位姓余的女士说,希望能赶快找出本地患者肌肉溶解的原因,不然吃的时候总是担惊受怕。
  武汉市餐饮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地病例出现后,不管是不是食用小龙虾所致,估计都对餐饮企业影响不小。
  武汉市农业局通报汉产小龙虾情况:生产环节无污染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熊星星 通讯员程慧朋)昨日,武汉市农业局水产处通报,通过近期全面调查检验,确定汉产小龙虾在生产环节未遭污染。
  据介绍,今年武汉市小龙虾养殖面积为17.93万亩,主要分布在黄陂、新洲、蔡甸、江夏。养殖基地均在远郊,“附近没有污染源,水质良好。”;而虾农在养殖过程中,多利用水体自然食料,同时投喂一些土豆、小麦、玉米粉等,食物不添加任何药物或添加剂;小龙虾为外来物种,适应能力较强,在目前的养殖模式中很少发病。养殖全程中,虾农主要用生石灰清塘和消毒。据统计,今年武汉市小龙虾没有发生疫病,更无因病害出现大量死虾现象。
  市农业局也对销售环节进行了调查,发现虾农在销售前对小龙虾不作任何处理。而武汉的小龙虾主要通过白沙洲和华南海鲜两大市场辐射,两大市场在批发过程中,一般也只做基本的大小分拣、分级处理。
  武汉市农业局水产处表示,下段将开展以小龙虾为主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同时出台多项措施加强监管,共筑小龙虾质量安全大堤。“武汉的虾子蛮安全,可以放心食用”,昨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博士、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泽元教授均作此表示。同时,专家提醒市民:不要吃死虾、不要吃虾肠、过敏者忌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