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董永前:月饼成“看品”消费者走向理性

2010/9/2 10:50:57 来源:每日甘肃网

  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我市的月饼提前上市,虽然货品丰富,但却难“开张”,因此市民担心吃到“过期”月饼(本报8月30日《月饼上市货品丰富难“开张”》。

  市民只看不买,从一定程度上说,月饼已经背离了合家团聚的意义,正如一些市民所言,精装月饼不管里面包装着什么,商家看好的惟有价钱,老百姓自己食用的的确不多。更何况,不管月饼营养如何,质量如何,那也不过是一个月饼而已。

  我市月饼提前上市,货品丰富却难“开张”的隐语意义是,月饼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看品”。当月饼成为仅供欣赏的看品时,吃月饼的那种惬意和体会其中的蕴义,早就不复存在,剩下的好像只是高昂的价格。至于月饼能够作出何种花样,观赏一下也不过只是看看外表的包装而已,而且这样的月饼越是放置时间长,就越是不能食用,剩下的也就只是豪华的外包装罢了!这也是市民担心会吃到“过期”月饼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市民担心吃到“过期”月饼也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001年,央视掀起的南京冠生园“月饼风波”,首次为我们揭开了过期月饼“再利用”的“行规”。此后,过期月饼被回收并制作成糕点的“黑幕”,仍然断断续续地被媒体曝光,成为消费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可以说,一些“黑心”月饼厂家为了牟取暴利,不惜暗中违规回收过期月饼,再把过期变质的馅料重新加工出售,给消费者造成了经济和健康的双重伤害。

  而从“冠生园事件”发生之后的市场反应来看,过期月饼不仅挑战了消费者对月饼的胃口,也加剧了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如何保证过期月饼不被送入消费者口中?这俨然已经成为一道公共治理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过期月饼的去向不能是个谜,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到期月饼的处理,或者将过时而未过期的月饼进行全面回收,再进行分类处理,该捐赠的捐赠,该再利用的再利用,这对于各阶层的人士,包括管理者自己来说,都是一件莫大的善事。

  最应该庆幸的是消费者的理性反应。这是镇压月饼市场暴利和空有形式最有力的武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