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食保卫战”只能胜不能败

2010/9/8 9:14:45 来源:新华网

    余丰慧

    确保秋粮丰收、管理通胀预期、稳定粮食价格!多灾之秋,从中央到地方,全国正在打响一场“粮食保卫战”(9月7日 新华网)。

    今年夏粮总产量为1.23亿吨,比去年减少39万吨,7年来首次出现夏粮减产。早稻形势也不乐观,如果占全年粮食7成的秋粮再歉收,那么,中国粮食形势将十分严峻。

    从内部市场看,夏粮、早稻一上市,抢粮大战迅即拉开,粮食价格直线攀升,至今居高不下。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但是,这种预言却屡屡落空。在国内市场抢粮队伍中,外企、外资势不可挡。外资试图控制我国粮食下游加工企业,进而客观上拉高中国大陆市场粮食价格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

    从外部形势看,全球粮食危机声音再现,国际粮食市场隐患重重。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暴涨,7月份的价格涨幅创造了40年来的最大单月涨幅。小麦价格的暴涨随即带动了其他农产品的跟风上涨。资料表明,从7月初开始,玉米期货价格至今累计涨幅接近20%,大豆期货价格累计涨幅也达到了12%。不仅如此,目前小麦价格暴涨已经打破了小麦、玉米的正常比价关系,同时大豆、小麦比价也偏离均值。一些国家比如俄罗斯等国都纷纷限制或者根本取消本国粮食出口。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已经开始受到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外企大肆高价收购粮食,其实也反映了全球粮食市场的形势。

    面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严峻形势,必须清醒认识两点:首先,今年中国冰雪、低温、高温、旱涝泥石流灾害不断,影响了全年粮食产量,而外企粮商参与收购、抢购是粮食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高价收购粮食,中国加工企业可能承受不了,而外资企业由于设备先进、规模化程度高、管理成本低,粮食在他们手里加工不赔反赚。如果把中国粮食加工企业都彻底挤垮,那么,外企粮商将处于垄断地位,粮食定价权将掌握在他们手里。到那时,中国保护价的国库由于收购价格低,就很难收到粮食,粮食将从产出、销售、加工等环节都受制于外企。

    其次,粮价上涨将直接推高通胀预期。粮价在CPI中权重很大,近期如果粮食价格不能稳定,通胀率将被推高。这将直接威胁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使得中国经济的两难选择难上加难。

    因此,面对灾害一定要打好“粮食保卫战”,确保秋粮有一个好收成;要适度控制外企粮商无节制渗透到中国粮食链条上;要迅速做大做强中国本土粮食加工企业,加强与外企粮商竞争的实力;一定要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对于恶意抢粮、囤粮,扰乱市场者加大查处力度。

    面对罕见自然灾害,面对全球粮食市场重重隐患,13亿中国的口粮问题是天大的事情,这场艰巨的粮食保卫战已经成为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战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