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不吃小龙虾,横纹肌就不溶解了?(2)

2010/9/11 14:58:31 来源:南都周刊
    多种鱼类产品都是罪魁祸首
 
  泻湖病毒素研究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可以来源于多种鱼类产品,在波罗的海地区多为江鳕鱼、鳗鱼、狗鱼;而在美国则是牛鱼、三文鱼、小龙虾;在巴西则是怕苦鱼(又名银币鱼)、大怕苦鱼、淡水鲳鲹;在日本发现框鱼与鹦哥鱼。中国医生如果对本病敏感,说不定还可以鉴定出新的鱼种能致泻湖病。
 
  下面的症状大多数跟肌肉溶解相关,肌肉组织被破坏,就会发生炎症,产生疼痛,肌肉被破坏当然也会让它们无力,产生呼吸困难,在破坏中产生的大量细胞产物释放进入血液,随即产生恶心呕吐、口干、不适以及出汗等症状。肌肉中含肌红蛋白,它对氧的亲和力比血红蛋白高,起运输与储存氧的作用,肌红蛋白进入血液,从尿中排出,就形成了赤黑色的尿液(俗称酱油尿)。
 
  肌肉溶解会释放出一系列的肌肉内的酶,比如肌酸激酶(CK)、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谷氨酸草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等。其中CK可以激增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如果怀疑横纹肌溶解或者泻湖病,医生查验这些特异性的指标后易于确定。
 
  泻湖病不是一个恐怖的疾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大部分的泻湖病患者都可以恢复,但有少部分未能及时治疗的病人会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肌肉被破坏释放出大量钾离子,形成高钾血症,最终导致心跳骤停,或者形成急性肾衰。肌肉溶解会大量地释放出肌红蛋白,它能从血中渗入肾小管,在肾小管内,水分逐渐被吸收,大量的肌红蛋白就会沉积下来,像水泥蒸干了水一样,变成了固体,堵住了肾小管,从而导致急性肾衰。
 
  肌肉使用过度也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泻湖病是罕见疾病,但横纹肌溶解则不是,很多的致病因素会导致肌溶解。横纹肌溶解的概念可以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横纹肌溶解就如同泻湖病一样,是疾病的一个病理过程;而狭义的肌溶解则把它当做一个临床疾病,需要相应的病理过程达到一定程度才称为横纹肌溶解,即临床诊断为肌溶解。
 
  如果跟人肉搏,时间稍久,受到击打的肌肉就会发生肌溶解,相应肌肉会发生前面提及的肌溶解症状:疼痛、触痛、无力等。如果去医院查CK,就会发现亚临床的横纹肌溶解。古代公堂用刑喜欢打屁股,屁股上主要是臀部肌肉,连续打击破坏下,就发生肌溶解,如果马上打死了,那是高血钾产生的心跳骤停,如果隔几天死了,那就是死于肾衰了。
 
  除了物理击打外,烧伤、肌肉缺血性坏死、肌肉使用过度、以及电击等都能产生物理性的损伤,从而导致肌溶解。在物理损伤之外,还有不少化学生物性的因素导致肌溶解。感染性的疾病、中毒、滥用药品、电解质与代谢紊乱、药物副作用、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酗酒也是间接产生肌溶解的最主要原因。在酗酒时,病人大量脱水,脱水后的肌肉对于损伤更为敏感。酗酒后情绪易于激动,易打架,而酒精造成自己对身体控制能力减弱,增加挨打的机会,最终结果就是肌溶解。
 
  在大多数的病例中,如果医治适当,在早期即予以大量地补充体液,以维持肾功能,同时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肌溶解都能顺利恢复,不造成不良后果。肌溶解是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急性肾衰病因的10%-20%,如果出现了急性肾衰,现代医学使用透析技术,也可以保证病人健康恢复。目前,肌溶解总体死亡仍然有5%,应当主要是治疗不及时引起的。
 
  用健康常识规避肌溶解
 
  山珍与海味在中国文化中是食疗佳品,海味会引起肌溶解,山珍也会。野生蘑菇也会造成肌溶解,芬兰学者Nieminen等人针对常见可食的野生蘑菇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它们都有一定的肌溶解作用。具体是什么东西起作用呢?到此为止,仍需要耐心等待科学家们在研究中突破。
 
  对于不常见的食物中毒造成的肌溶解,目前科学所知有限,但其发生机率极低,不足以造成担忧。而常见的肌溶解人们仅需基本生活常识就可以避免,比如回避酒精、物理损伤、毒品兴奋剂,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一些人因为吃生鸡蛋而感染沙门氏菌,最终形成肌溶解,大多数人凭直觉就可以避免。运动员与战士可能因为训练过度造成肌肉损伤与肌溶解,但对常人来说,其运动强度很难到达那种程度,也不足为虑。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小龙虾中毒事件回放
 
  2001年4月,一位26岁的女性中午1点吃了自己煮熟的小龙虾,下午5点发病,恶心,呕吐,胸痛,气急,大汗, 7点去医院住院治疗,体检正常,没有心绞痛,而肌酸激酶(CK)剧增,达到1024,到晚上11点,CK达到8670。患者第二天好转出院。
 
  两天后,另一位33岁的妇女也发病,她从同一地方买的小龙虾。她8点进食,11点发病,主要是严重腹痛,胸痛,背痛,恶心,肌红蛋白尿。在下午1点入院,初查CK达884,第二天激增到8600,一天后降为正常。
 
  此后,还有7位病人发病,都有相似的如胸痛,气急,恶心,大汗等症状,都曾从同一食品店购买小龙虾煮食,在3-16小时发病(平均8小时)。大家CK增高都达到6000-8000水平,然后很快恢复正常。
 
  当地卫生部门都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没有发现异常,对小龙虾标本进行污染物检测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未发现异常。
 
  当地卫生部门回顾文献,认定为是泻湖病,认为鉴定其毒素将是长期过程。随后怀疑标本被送到CDC检查,无果而终。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