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负利率”下如何获得正收益

2010/9/18 14:35:24 来源:金融界

  嘉宾:

  民生加银基金研究部总监 陈东

  广州证券研究所所长 袁季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 陈昌华

  加息宜早不宜晚

  中国证券报记者:8月CPI同比涨3.5%,创22个月以来新高,CPI年内高点是否已经出现?7、8两月CPI连续超过3%警戒线,新一轮CPI上涨周期是否已经启动?“防通胀”是否有必要转为“控通胀”?

  陈昌华:3.5%的CPI可能还不是年内高点,从2009年到今年年初,市场中的资金量增加很大,现在并不确定这些资金是否已经转到影响食品价格的因素方面,另外,今年以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很快,有可能推动CPI进一步攀升。

  7、8两月CPI虽然连续超过3%的警戒线,但并没有越线很多,从3.3%到3.5%,涨升势头也不是很猛,所以还不能确定新一轮CPI上涨周期已经开始,但是要非常警惕。

  我觉得央行最好在明确的通胀来临之前,先把通胀预期控制住,采取措施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不会永远通胀。不要等到未来两个月通胀加速上升的时候再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样很被动,而且可能也难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为防止经济二次探底,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仍然维持着较低的利率水平,而我国已连续7个月处于“负利率”状态,加息预期强烈,您认为处于两难境地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调整?“非对称性加息”能否有效平衡经济软着陆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

  陈昌华:虽然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目前还没有加息,但有一些国家如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加息了,而我国的经济周期更接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所面临的问题与发达国家不同,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通胀的风险更大一些,所以并不是说美国不加息我们就不加息。

  我认为,今年内无论如何都应该加息一次。如果我们现在加息,不需要加很多,加27个基点就可以把通胀预期控制住了,但是如果现在不动,那么当通胀已经形成恶性循环时再加息就会很被动了,现在加息利大于弊。

  从长远来讲,中国利率是应该市场化的,现在我们的利率是人为做了一个利差给银行,而从长远结构改革的角度来说这是应该改变的,至于不对称加息是否能够解决现在的问题,我觉得不一定,如果你的目的是打击通胀预期的话,那就应该存款、贷款两方面都加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