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从洗虾粉到洗蟹粉 监管升级了没有?

2010/10/6 6:31:26 来源:阿里巴巴

    近日,南京大量上市的“大闸蟹”中,有一批“山寨版大闸蟹”,外表与正常大闸蟹无异,却是“洗蟹粉”的产物,可能对健康不利。据悉,“洗蟹粉”草酸含量可能比“洗虾粉”更高、更毒。

  前不久“洗虾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综合媒体报道来看,其会引发肌溶解症,大量累积还可致癌,够耸人听闻,没想到,“洗蟹粉”毒性比“洗虾粉”更强,也就意味着其对人体的伤害更大。问题是,从“洗虾粉”到“洗蟹粉”,毒性增强,监管升级了没有?

  按说,“洗虾粉”已将监管推向了舆论监督的风口浪尖,职能部门强化监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讽刺的是,“洗虾粉”暂时销声匿迹,比其更毒的“洗蟹粉”却大行其道。很显然,此前的监管似乎“应付”了事,没有推而广之,抑或陷入“一阵风”式监督泥潭。事实上,“洗虾粉”事件发生后,多半只是清缴了事,很少听到对无良商贩严惩不贷的声音。在这样的监管状态下,“洗蟹粉”的出现再正常不过。在食品安全上,这已不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问题,说一千道一万,不对监管失职进行问责,监管部门是不会吸取教训,进而加强监管达到升级的。看来,拿监管失职是问,迫在眉睫。否则,说不定明天就可能有“洗蚌粉”、“洗鱼粉”出现,让人对食品安全无法放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