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包装饮用水:看不懂的价格 说不清的概念(2)

2010/10/8 12:52:27 来源:网易

    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发生饮用水行业的“口水战”。矿泉水与纯净水之争,ph值之争,“水源门”之争等陆续上演。熊鹏认为,这表明这块市场的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同时也说明这个行业在生产与监管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广西玄林山天然泉水生产点采访时发现,其用来进行水质量检验的化验室里空无一物,水在出厂时就少了抽检这一道关键程序。当记者对厂里的一名化验员采访时,她竟然连“QS”标志代表什么意思也弄不清楚。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叶晓华指出,现在一些厂商只是在概念上炒作,将“高端”和“差异化”概念滥用,高价格并不代表高品质,更多是商家的营销行为,真正高品质的水应该对水源、生产环境、技术、包装等一系列因素有严格的要求。

    制度法规亟待完善 监管自律双管齐下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包装饮用水市场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总体来说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偏少、开发质量不高。相关专家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完善制度法规。

    2005年7月1日起,我国桶装水全面实施QS市场准入规定:没有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企业的产品不得上市;市场上流通的桶装水如果没加贴QS标志,工商部门将予以查处。但近期工商部门在对桶装水抽检时,仍发现不少不合格产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副教授张辉说,除了QS认证之外,针对产品本身的“安全饮品认证”更为重要。相关职能部门更应加强监管,完善“安全饮品”标志发放机制,让它成为消费者购买选择时的重要依据。

    熊鹏介绍,一些厂商宣称ph值概念,其实ph值是天然矿泉水的一个特征,并不代表什么引申意义。无论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都不应该成为炒作的材料。

    “有的高价水宣称有治疗结石的功效,其实只要是水,对缓解结石都是有一定作用的。”熊鹏说。

   “包装饮用水行业自身也要加强自律,通过严抓包装饮用水生产、销售各环节,真正从源头上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熊鹏说,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甄别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