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内加息或成空 中国需忍受高物价

2010/10/15 9:35:24 来源:凤凰网

    下周,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多数机构预测,9月份CPI将超过8月份的3.5%,最低也会与此持平。CPI连续数月超过3%的警戒线,令加息之声再次喧嚣起来。

    到底加不加息,这是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两难选题。保增长还是控通胀,犹如走钢丝,兼顾平衡性显然很重要,任何一方失控,都会万劫不复加息呼声再起

    近期,多数各机构的预测报告表明,9月份CPI将超过8月份的3.5%。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多位经济学家预测9月份CPI可能会高于8月份3.5%的水平,此前,7月份CPI达3.3%,创2008年11月以来新高。

    CPI连续超过3%的警戒线,而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已连续7个月出现负利率。负利率加剧,导致居民财富缩水。较长时间的负利率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市场加息预期再次抬头。

    然而,从历年政府对加息的态度判断,CPI并非判断是否加息的主要因素,更需考虑的还是宏观经济形势等。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在经济下行时期,央行加息非常谨慎。2004年6~9月连续4个月CPI同比涨幅超过5%,但直到10月美联储三次加息后,中国央行才加息一次。2008年上半年,CPI高达7.9%,2月最高8.7%,1月和6月最低,也高达7.1%,但央行并未加息。反而在2006年,启动加息周期时CPI仅1%,中国连续8次加息直至2007年底,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在10%以上。

    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并在会后发布了声明。与此前一直保持得“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次序不同,本次货币政策委员会声明中将“防通胀”提到了首位。

    如若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当加息。但多数分析认为,虽然8月份CPI同比创22个月新高,且近期物价仍可能由于季节性因素出现惯性走高,但随着灾害性天气、需求、供给、货币等多重通胀生成因素影响逐步减弱,物价趋势性拐点正在到来,CPI即将见顶平缓回落。今年有希望达到3%的控制目标。

    但分析师表示,目前,央行目前在加息问题上非常谨慎,随着通胀预期的降低和经济复苏不稳等因素,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控制通胀仍以数量型为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