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差价大更新慢 进口商品暴利链是这样炼成的(2)

2010/11/5 9:04:03 来源:新华网
   乱象二:差价大

    同款洋酒不同超市差价近百元

    不过,食品仍是各超市进口商品的主要产品。例如欧尚超市、好又多超市,进口商品主要是以进口酒为主,华润万家和乐购则涵盖了酒、休闲食品等多个产品,但所占面积不大。

    记者调查发现,各超市间的进口食品定价差异较大,比如同一款奥美加龙舌兰,在好又多是95元,在华润万家则标价108元;芝华士18年装在乐购超市的售价是537.90元,而在好又多则只要450元,价格相差87.90元。

    然而,这种对比只是小面积的,更多时候,各超市之间的进口食品雷同率较低。以更大超市主推的进口酒为例,每家超市的洋酒都在数百种以上,然而两家超市的商品雷同率不会超过5%。

    对此,某贸易公司经理张先生表示,目前,各超市的进口商品以自营为主,主要是从贸易公司进货,有些超市甚至直接是将场地出租给贸易公司经营。在进货时,由于各家超市进货渠道差别较大,即使在同一家贸易公司进货,在选择商品时也会尽量错开。

    进口渠道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价格差异。同时,目前市场监管环节对超市商品没有任何“限价令”。一般来看,进口食品定价多由市场决定,超市多会将卖得紧俏的商品定出高价。

    乱象三:更新慢

    一个礼拜卖不出一瓶酒

    近年来,进口商品在超市的“地盘”越来越大,不少超市都在丰富进口商品的种类。世纪联华是杭州最早设置进口食品专区的超市之一。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世纪联华运河店,进口食品区设在超市的东北角,约100平方米,陈列着数千种进口食品。

    超市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超市的进口商品跨度已经从最初的休闲类食品,如巧克力、饼干、糖果等,扩张到包括酒类、调味品甚至百货、塑料制品等。

    然而,超市的进口商品真的那么畅销吗?说到这个话题,一家大型超市的进口酒促销员直摇头:“别看我们这有几百种进口酒,但销量不好,像这种南美产的葡萄酒,有时候一个礼拜也卖不出一瓶。”

    由于购买的人少,部分进口食品长时间没有更换,外包装看上去显得有些陈旧,有一些甚至连中文标签都被磨损得看不大清。记者随手拿起一盒产自韩国的糖果,发现生产日期是2009年12月11日,大部分进口食品的生产日期都在2010年年初。一款贝尔塔奶油利口酒,生产日期是2008年6月25日,保质期两年,竟然已经过期了。

    在欧尚超市,大多数进口酒的灌装日期都在2008年以前,一瓶绝对伏特加的灌装日期竟然是20003年7月15日。记者在超市调查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超市的进口酒没有卖出一瓶。

    乱象四:傍“洋”牌

    有些国产货包装向“洋”看齐

    由于进口商品在价格上的优势,让一些国产商品在包装上打一些擦边球。在城北某超市,一款名叫卡夫卡金酒瓶身正面印着全英文,而在瓶身的后面则贴着一张中文标签,该产品有青岛某洋酒公司授权,青岛某酒业公司灌装,并没有标明该金酒产地,也没有进口许可授权。

    随后,记者来到朝晖二区一家大型超市,一款鋭澳威士忌酒瓶身非常漂亮,六种口味的酒瓶色彩绚丽,瓶身正面也是印着全英文字母,而记者仔细一看,该酒由上海巴克斯酒业公司生产。与鋭澳同处一个货柜的百力得酒也是这种情况。

    同样傍“洋”牌的情况也出现在进口食品店。在一家进口食品店,记者随手拿起一包饼干发现,精致的包装上全是英文,只贴了一张仅有火柴盒大小的中文标签,上面标有食品的成分。然而仔细观察后发现,饼干袋的背面右下角的英文却印着"MADE IN CHINA"。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