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河套粮荒 再敲粮食安全警钟

2010/11/17 9:11:18 来源:央广网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连续报道了一直以“塞外粮仓”著称的河套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的消息。因为粮食播种面积缩小,导致粮食加工企业断粮。巴彦淖尔市20多家粮油仓储企业中,16个粮库已经全部没了存量。河套地区各大粮库也几乎无麦可存。巴彦淖尔市统计局给出的粮食种植的官方权威数字表明,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比上年下降了约五分之一。

    然而,就这个数字还遭到了不少质疑。有知情者士称,这个数字还要打折,就是说,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比官方统计的至少还少了60万亩。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受人口快速增长、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环境退化及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的增长幅度显著低于包括新增人口在内的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因此粮食安全和的警钟不绝于耳。保证18亿亩耕地面积及1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的“安全底线”面临严峻考验。

    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状况下,如何摆脱粮食短缺的无奈?如何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中,让有限的耕地带来最大收获?虽然农业科技进步可以解决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没有稳定的粮食播种面积,科技便无用武之地。而稳定面积主要因素在于人。

    我们现在有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还有一个坚持18亿亩耕地不能动摇的铁打口号。高压线上,人为占用耕地资源行为正在被约束在最小范围内,以至于基本被控制。要充分用好用足现有耕地的人的因素,主要是农民。

    然而,近些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而出现的土地撂荒现象四处可见。有媒体调查,河套粮荒很重要原因就是农民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成本上涨,种粮无钱可赚。不少农民宁可外出务工,也不愿在家种粮。如此说来,即使保住了18亿亩底线,随着撂荒令人遗憾地扩大,粮食安全问题会仍然存在。

    因此,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提出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才是根本。这需要我们做好四件事。

    第一,提高种粮农民待遇,将贡献的待遇奖给他们,使其成为职业种粮人。比如,粮农在累计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粮后,年老时国家视其贡献大小,给其不同级别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这样他们应有被社会认可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将种粮认定为自己的事业。

    第二,改进补贴政策。多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措施。但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有些类似“大锅饭”,种多种少、种好种坏一个样。需要改进,改进的办法很多,比如袁隆平院士就提出“最好能以卖给国家多少粮食进行补贴”。国家按农民交粮量直补给粮农,农民交粮越多国家补贴越多,政府高价买进粮食之后再剥除种粮补贴部分平价供应给市场,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控制了粮价不再上涨。

    第三,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目前我国分散的农户种粮技术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也就相对较高,这些分散的农户,种粮主要是解决自己的口粮,粮食商品率低。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土地流转管理,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有利机械化、规模化耕种,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第四,加强农资价格调控,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农资价格上涨是目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种粮不赚钱反贴本情况。有关部门应发挥职能作用,坚决查处乱涨价行为,要在农资质量方面把好关,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陈定川)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