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十万天价大红袍:又一杯“苦茶”?(5)

2010/11/22 9:08:22 来源:新华网

    王贵卿 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

  王贵卿:有价无市,他们卖不出去,卖不了多少嘛。

  王贵卿,厦门茶叶协会会长,同时也是老字号的大红袍加工贸易商----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成立于1954年的厦茶公司,多年来一直占据着70%以上的大红袍市场份额。王贵卿告诉记者,目前厦门大红袍市场“有价无市”的状况,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王贵卿:因为大红袍,它这个消费群体很狭窄,就是广东跟福建交界的8个县市基本就这个地带,因为其它地区,历史上就没喝这个的习惯。

  尽管目前大红袍市场看上去相当火爆,但王贵卿告诉我们,其实2009年以前,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大红袍和武夷岩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武夷岩茶产区甚至出现过茶农砍掉茶树改种板栗的情况。当时厦门经营大红袍的茶店也不过两、三家。但在2009年,这种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王贵卿:从去年5、6月份以后就大红袍店一下子开起来。特别是六月份以后,一部分游资进去,他们一个是不懂茶,他们跟炒房地产那个炒作办法,去了以后不管好坏,先买,买了以后包装,弄个大礼盒,弄个锡罐,弄个名字响当当的,什么“皇冠大红袍”、“钻石大红袍”。这一下子把这个价格炒上去了。

  厦门市茶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5月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厦门市新开的大红袍加盟店和专卖店数量达到了500多家。

  采访中,王贵卿告诉我们,不仅在厦门,在广东、山东、北京等地的大型茶叶市场,大红袍专卖店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

  王贵卿:我到了广东的芳村,到了济南的市场,还到了北京的马连道看了,买那些个,那真正很少真正的大红袍,基本都是建瓯、建阳的水仙,和外地的水仙来做的。摇身一变,成了大红袍了。

  满地都是大红袍专卖店,可王贵卿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大红袍很少。这是为什么呢?事情还要从大红袍的来历说起。传说,明代的时候有一位上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武夷山,不幸中暑昏厥,附近寺庙里的和尚用六棵茶树上采摘的茶叶当药,把这位书生救活了。后来,书生高中状元回来致谢的时候,问明了茶叶的出处,亲自脱下状元红袍披裹在茶树上以示谢恩。从此,这六棵茶树所产的茶叶就被称为大红袍。值得庆幸的是武夷山中的六棵大红袍母树一直存活至今,上那儿是不是能找到真正的大红袍呢?我们的记者又来到了武夷山。

  在武夷山核心景区的一个叫九龙窠的地方,我们见到了传说中那六棵已有360多年的大红袍母树。为了保护这六棵母树,2005年武夷山市政府在进行最后一次采摘之后,对这六棵母树进行了封存保护。而目前在武夷山区种植的大红袍,都是用这六棵母树的枝条进行扦插的方式繁育出茶苗,并逐渐推广开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