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治理餐厨垃圾成食品安全软肋

2010/12/3 14:23:35 来源:网友

    “九成餐企餐厨垃圾去向不明;目前首府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的企业不足一成。”当看到这篇新闻时,相信任何一位市民都会为外出就餐的饮食安全而担忧。

    报道说,乌鲁木齐共有餐饮企业8871家,日产餐饮垃圾250——300吨,但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的仅有600家时,处理线日处理能力只有50吨。那其他餐企没有处理掉的餐饮垃圾去了哪呢?拿地沟油来说,这是餐饮垃圾最令人愤怒的“杰作”。地沟油通过地下回收、加工、出售,形成一条利润巨大的黑色产业链。这条黑色产业链将百姓健康安全弃之不顾,在利益的驱动下壮大。多年过去,利益仍然让人利欲熏心,地沟油的主要源头依然是不良餐企。

    “若想杜绝垃圾猪、地沟油等‘走上’市民餐桌,只有对餐厨垃圾处理源头进行‘把关’,首府拟新建餐厨垃圾处理生产线,将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至500吨/日。”这是一条令人兴奋的消息,但仍有两个疑问。

    疑问一,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提升了,是否就能保证餐饮企业自觉处理餐厨垃圾?答案是不明确的。有关部门也清楚地认识到,很多餐饮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将餐厨垃圾私自卖给私人。在以往的报道中,很多餐饮企业的负责人也不回避此类问题,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餐厨垃圾贩卖私人不是个例,首府90%的餐饮企业都是这么做的。所以从这点来看,靠餐饮企业自觉根本无法达到杜绝“地沟油”源头的效果。

    根据内地城市的经验,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的初期可以按照政府、餐厨垃圾产生者、终端处置企业共同分担的方法来承担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的成本。经过一段时间规范管理后,政府可逐步减少对收运成本的补贴。在整个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市场化成熟后,再用餐厨垃圾产生者和终端处置企业缴纳的费用来平衡整个收集运输体系的成本,实现餐厨垃圾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疑问二,“12月1日,乌市首次对餐厨垃圾处理到位的餐饮企业及个人进行表彰。”在肯定这种做法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表扬会让好的更好,但带动作用却有限。所以,“有关部门不仅要从收运处置、卫生防疫、食品质量检验等多个环节加强对餐厨垃圾的监管,还需要行政执法和公安部门的进一步配合。”作为普通大众希望这句话不是场面话,而是能够真正落在实处。只有明确执法主体,建立起一个由下至上的管理体制,变坐等举报线索为经常主动出击,发现一起打击一起,才能震慑违规餐企。此外,如果能在环保技术上有突破,或许餐厨垃圾也能变废为“宝”。如餐厨垃圾中的油脂部分提取出来,在工业上可用于制作硬脂酸、脂肪酸,是生产橡胶、肥皂的重要工业原料。经过处理后的地沟油,还可以成为有机饲料和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

    也许如此三管齐下才能让餐厨垃圾带给百姓的健康隐患永远消失。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