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河南滑县:“科技入户”支撑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八连冠”

2010/12/28 9:32:5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28日电(记者李鹏)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表彰活动中,河南产粮第一大县--滑县又一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自2003年以来连续八年获得该荣誉的县。

    “滑县粮食生产的经验就是让农民用科技来种粮,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向科技要增产。”滑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总结说。据了解,2010年该县粮食总产达137.7万吨,其中科技贡献率高达53%。如今在滑县,农民“科技种粮”蔚然成风。

    滑县白道口西河京村的黄国兴是当地的“名人”,因为他当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原因是他靠科技种粮拿下了全县粮食单产的“状元”。

    为了给庄稼“治病”,弄明白害虫的生活规律,他曾经一个人打着手电筒蹲在地头,从晚上7点多一直守到凌晨3点多,最终找准农药喷洒的时机。记者在他开的农资店里见到他时,他正在电脑前观看普及农业科技的视频,现在他的小店已成了村民交流种粮经验的“会议室”。

    据了解,自2005年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后,滑县已经探索建成了全覆盖的四大科技服务体系。其中良种推广体系实现了全县的良种全覆盖;农技推广体系建成了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科技服务站和村农业科技文化大院三级推广阵地,实现了技术和生产“零距离”对接;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体系则让农民足不出户在网上就能了解自家的地该施多少肥、应该怎么施;植保服务体系有效推进统防统治。

    为了推动科技入户,滑县科技人员付出巨大努力。县植保站站长李国昌为了在最佳时机指导麦播,白天下地头,晚上输吊瓶。身为医生的妻子追到地头拉他回去输液未果,气得在地头直哭。

    “许多农民种了几十年地,你现在告诉他种的不对,他肯定有抵触心理,那只有我们带头给他种地、浇地、施肥,农民受到感动就会接受我们的做法了。”这是滑县许多“科技入户”工作人员的“绝招”。

    “把传统麦种换成‘矮抗58’后,小麦亩产从800多斤提高到了1100斤左右。”在滑县留固镇温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科技入户”后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产量提高了。而在该村的文化大院里,村民温朝勤在触摸屏上熟练地找到了自家地的位置,一点鼠标,一张打印有“土样编号、地点、质地、施肥量和施肥建议”的施肥建议书就拿到了手。

    “滑县农业的‘科技入户’就是要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效应让农民从心里接受农业科技。现在我们已经建成4个小麦万亩示范片、5个玉米万亩示范片,还在万亩片下建了千亩方和百亩田,主要做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示范。”滑县农业局局长王典让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滑县农业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已达100%,小麦万亩示范区、千亩方和百亩田的单产分别达到610.9公斤、654.3公斤和706.6公斤。这让小麦平均亩产为491.3公斤的滑县在实施“科技入户”过程中有了更多想法。

    “连续十年增产,高产再高产之后,要再想向科技要增产,就要走农业规模化之路,我们下一步想通过农业合作社、农户家政服务等方式培育专业化的“种粮大户”,这样将利于更高效的农业科技走入农户。”滑县副县长袁锐锋说。(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