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全球食品价格创20年来新高 专家称粮食危机可能重演

2011/1/8 19:58:05 来源:凤凰网

    中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最近在罗马总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2月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在6月到12月的半年间,上升了32%,甚至超过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详细情况我们连线中国之声国际新闻编辑李欣。

    主持人:全球粮价会攀升得这么快,粮农组织对此如何解释?

    编辑:粮农组织认为,导致粮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灾害天气、粮食出口国改变政策以及市场波动等。从2010年年中开始,全球频现极端气候,一些主要出口国的粮食收成情况与往年相比大幅减少。如全球小麦主产区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地遭遇百年难遇的高温干旱,市场预期将减产三成左右。

    全球其他主要小麦产地的情况也不乐观,加拿大降雨过度导致其西部小麦种植面积下滑至近40年低点,欧洲部分小麦产区遭遇旱灾,澳大利亚则闹起了蝗灾。而在人口大国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存放小麦的库房有限,居然造成了许多小麦腐烂。据统计,受天气因素影响全球去年的谷物产量缩减了2%,玉米和小麦库存也都出现下滑,只有大米储量有所上升。

    另外,虽然去年的粮食产量并不能算是歉收,但高涨的粮食需求仍令国际粮食市场捉襟见肘。面对可能出现的“粮荒”,一些国家在粮食出口方面更加谨慎,像印度、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国政府都削减或禁止粮食出口,这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在一些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新兴消费、美国等地用谷物作生物燃料都令粮食供应增添了以前所没有的压力,而近来的原油价格上涨也加剧了粮价动荡的风险。

    主持人:2008年的粮价高涨,在海地等一些国家引发了社会和政治动荡。目前的全球粮价飙升,会不会再次在一些贫困国家引发这种情况?

    编辑:从目前看,这种风险暂时还不存在。因为,非洲中部、西部和南部的国家去年获得较好的粮食收成,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而且谷物价格明显比2007年和2008年低,大米的出口价格甚至比当年的高位低40%-50%。此外,稻米和小麦的全球供应现在比危机时期更为稳定。因此,目前看,全球性粮食危机暂时还不会重演。但世界饥饿现状本质上是结构性问题,因此长期的高粮价最终还是会转移到一些贫困国家的国内市场。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指出,目前全球仍有近十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而全球农业和粮食市场在中长期内还将处于不断震动的不稳定状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如不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饥饿问题,粮食危机可能会再次上演。有专家甚至警告,粮食暴动、地区局势紧张、全球性通货膨胀和贫困人口饥荒,这一系列问题都可能再次出现。所以,各国仍然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这根弦永远都不能放松。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