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预订年夜饭“时价”菜应事先告知“实价”

2011/1/21 13:10:3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再过十几天就是春节了,尽管有的餐馆还未订出菜单,不少预订年夜饭的消费者已迫不急待地下订单了。记者了解到,每年春节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都会接到不少涉及年夜饭的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价格虚高,私自提价,数量、规格与预订不符等方面。为了让消费者顺利享受除夕的年夜饭,本报记者采访了消协人士和有关律师,揭秘预订年夜饭消费的三大猫腻,提醒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的注意事项。

  猫腻一

  菜量偷工减料大盘变小盘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一般餐馆的年夜饭每桌价格大多在500元到2000元之间,高档饭店的年夜饭人均最低消费在300元以上。在预订时,大多数餐馆会收取100元到数百元不等的定金,同时会给消费者出具一张菜单,上面写明每桌的菜品数量,包括几道凉菜、几道热菜,详细一些的则标注了每道菜肴的名称和价格。不过,每道菜肴的主料、配料分量究竟有多少,在菜单上看不出来。

  北京市消协投诉部主任郎丹柯表示,菜量的多少一般不会在菜单里标明,消费者往往是根据平时吃饭时这道菜通常的菜量来进行判断。分析以往的年夜饭投诉发现,逢年过节,部分餐馆会因为就餐者多而在菜量上缩水。比如平时用9寸盘盛菜,过节时换成了7寸盘;平时一道清蒸鱼,鱼重1公斤左右,过节时变成0.5公斤;平时菜装得满满的,过节则盛少了。

  【●支招】订餐合同详细约定细节

  北京市昆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尹富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要问清楚每道菜的实际内容,并要求商家出具书面协议,在协议中约定具体细节,包括每一道菜肴的主配料具体用料、重量和价格,冷盘热炒要注明是小盘、中盘还是大盘,以及有无服务费,超过规定人数如何收费等。如果消费者有附加内容或者额外的要求,一定要求餐馆出具相应的文字说明,并双方签字或盖章。一旦发生服务纠纷,文字说明可以作为有效证据。

  猫腻二

  “时价”成幌子点菜藏玄机

  不少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即拿到手的菜单上经常出现“时价”两个字,尤其是海鲜、水产品等一些价格波动较大的菜品。对于时价到底是多少,餐馆通常会表示目前还不清楚,看当天进价而定。

  郎丹柯表示,时价相当于没有标价,意味着餐馆可以随时变更价格。而标着时价的菜到底需要多少钱,只有到吃年夜饭的当天才能知道。消费者在菜价不明确的情况下预订年夜饭,如果遇到不良商家打着成本上涨的幌子变相涨价,吃亏的就是消费者。

  【●支招】让餐馆提供时价价格区间

  尹富强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规格、主要成分等有关情况。据此,当消费者确定要点某道菜时,餐馆有义务告知消费者价格,而不是消费后再定价,否则就构成强制交易,涉嫌剥夺消费者自主消费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拒绝买单。尹富强还认为,鉴于一些食材价格会出现年节性波动,餐馆可以给消费者提供菜品的一个价格区间,尽可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猫腻三

  餐馆突然涨价要退定金难

  郎丹柯告诉记者,对年夜饭投诉较多的还有一种情况是餐馆私自涨价。不少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只是预订了位置,餐馆没有确定具体菜单和报价,或者消费者只与餐馆进行了价格和菜品的口头约定,付了定金,餐馆仅出具一张收据。临到过年时,餐馆通知消费者,因为年底菜价、原料都涨了,因此双方约定好的餐费价格要涨价,如果消费者想退定,定金则要不回来。而且即使餐馆退还了定金,到这个时候能否再订到合适的年夜饭也是个问题。消费者多半是忍气吞声,不予追究。

  【●支招】

  因原材料涨价而提价不合理

  尹富强认为,如果双方只是口头约定价格,消费者一方就存在风险。但《消法》有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所以,餐馆以原料涨价为由通知消费者餐费将上涨,是不合理的。如果餐馆恶意涨价导致订餐者不能消费,消费者可以追回定金。尹富强建议消费者在订餐时要书面约定好价格,不要选择订位不定价的餐馆,也不要只是作出口头约定。

  ●相关链接

  年夜饭订餐协议基本条款

  (参照《北京市订餐服务合同》)

  第一部分 订餐主要事项

  1.用餐时间、位置、桌数或者人数、收费服务项目、免费服务项目。

  2.菜品数量(热菜几道、凉菜几道、主食、汤羹等)。

  3.是否能自带酒水、如何收费。

  第二部分 餐饮费用支付

  定金、预付款、餐后结算以及支付方式。

  第三部分 合同变更及解除

  订餐事项变更、退餐标准、解除合同的赔偿标准等问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