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政策支持、科技支撑 宁夏粮食“七连增”

2011/2/12 10:41:24 来源:新华网

    据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实割实测调查,2010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356.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7年连续增产,比2003年增产86.3万吨,增长32%,7年间年均增长4.0%。

    总产量逐年增长

    7年来,宁夏粮食总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04年、2005年总产量在290万吨以上,2006年突破300万吨,达到310.9万吨;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3年在300万吨以上,2010年突破350万吨,达到356.5万吨,粮食总产再上新台阶,实现了自治区成立以来的首个“七连增”。

    ——粮食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宁夏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夏粮面积、扩大秋粮面积,大力发展玉米、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品,粮食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据调查,2010年宁夏粮食播种面积为1266.1万亩,比2003年增长了4.8%。从夏秋粮食看,2010年夏粮播种面积为365.4万亩,比2003年下降了41%;秋粮播种面积为900.7万亩,比2003年增长了53.0%;夏秋粮食播种面积比由2003年的51∶49变为2010年的29∶71。

    ——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宁夏各地大力开展粮食创高产示范活动,推进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兴粮,单产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区粮食综合平均亩产为281.6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比2003年增加57.9公斤,增长了25.9%。宁夏粮食亩产水平在西北地区位居前列。根据2009年调查数据,综合亩产位居全国第23,西北地区第2。

    ——山川粮食生产良性发展。为了改变南部山区自然条件差、长期靠天吃饭的先天不足,自治区在引黄灌区的边缘陆续兴建了固海、同心、南山台子、甘城子、扁担沟、盐(池)环(县)定(边)等高扬程引黄灌溉工程以及12座小型扬水灌溉泵站,开发灌溉面积近百万亩。同时大力推广科技种植模式,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了大力提升。

    ——玉米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2010年玉米产量为165.8万吨,比2003年增加45.9万吨,增长38.3%,为全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马铃薯产量比由2003年的28:14:44:8变为2010年的20:20:47:12。

    “七连增”多因促成

    据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调查资料显示,宁夏粮食实现“七连增”,是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价格拉动、抗灾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支持,有力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了促进“三农”持续稳定发展,中央连续七年出台“一号文件”,针对性强,惠农政策力度大,有力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粮抓粮的积极性。2004年以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对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十一五”期间,宁夏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补贴力度,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安排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和化肥补贴累计资金达28.1亿元。

    ——科技支撑,确保粮食亩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几年来,宁夏各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扩大优质稻、优质小麦和专用品种玉米生产;大力开展粮食创高产示范活动,到2010年落实万亩示范片70个、千亩展示区300个、核心攻关区580个,树立了一大批高产典型,有力带动了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目前,冬麦北移、测土配方施肥、植保专业化防控、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增加密度、薯类脱毒、地膜覆盖等技术在全区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切实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

    ——抗灾有力,把握粮食生产的主动权。各级农业部门在测报预报工作的基础上,狠抓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2010年自治区政府根据气候、时令和降雨量等自然资源的变化,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压夏增秋,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平稳趋增;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160万元,用于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粮食价格上涨,农民实现有效增收。粮食价格上涨,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监测调查,2009年主要粮食生产价格比2003年上涨69.8%,其中,小麦上涨77.1%,稻谷上涨71.7%,玉米上涨56.2%;2010年1月至9月,粮食价格继续呈现涨势,小麦、水稻、玉米出售价格每公斤分别为2.07元、2.36元和1.69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6.4%、18.7和20.4%。(记者 陶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