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国务院为何对粮食生产“敲警钟”?

2011/2/12 15:21:07 来源:光明网

    春节刚过,中南海传出重大信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而令人思考的是,国务院在分析全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时,严肃指出了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指出:在粮食连续7年增产后,盲目乐观情绪有所增长,麻痹懈怠倾向有所抬头,对保持粮食继续增产的困难和挑战估计不足(见人民网2011年2月9日)。在这里,国务院就粮食生产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笔者知道,从进入2011年以来,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中央对某些人们在粮食方面的麻痹懈怠问题接二连三敲响警钟。比如,在2011年新年献词中,胡主席首提“粮食安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建设滞后视作“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见《人民日报》2011年2月1日)。温总理此回下乡与民众共渡新春,专门选择山东嘉祥县、曲阜市深的农村,再次强调粮食安全。媒体云:临走时,温总理嘱咐道,初一过春节,初二就是立春(见《人民日报》211年2月4日)。

    国务院为何对粮食生产敲响警钟?我们知道,去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山东、河北等部分地区至今已连续3个多月无有效降水,截至2月4日,八省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受旱八省冬小麦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见中国新闻网2011年2月7日)。国务院在春节后首个会议就决策出台扶持粮食生产“十招”,从一个角度而言是对一些人们在粮食生产问题上出现松懈麻痹情结的一个提醒。正如温总理在拜年中所言,目前,天寒地冻不容易看出旱情的严重性,加上底墒比较好,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情绪。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连年农业增长增收,一些人们过着春节放假游玩兴致正浓,一旦忽视及早抗旱保麦苗,恐怕会造成错失浇灌的良机,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一些官员忽视国际粮食紧张形势的出现,脑子中少了粮食安全意识。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在罗马总部指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连续第七个月上涨,并在今年1月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进入2011年以来,全球粮价上涨的势头并未停止。近一段时期以来,澳大利亚饱受洪水袭击,拉丁美洲多国则遭遇极热天气,这些都影响到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粮食生产大国在2011年的粮食收成,增加了粮价继续上涨的压力。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的“粮食危机”期间,全球约有8亿人挨饿;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超过了10亿。2010年9月,粮农组织和粮食计划署称,全球饥饿人口到2010年年底预计为9.25亿人,比2009年减少9800万人。但粮农组织同时警告,如果粮价上涨势头持续下去,全世界饥饿人口的减少将受到影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呼吁各国加强合作联手抑制粮价,避免重蹈2008年粮食危机的覆辙。国际粮食形势如此严峻,不能不引起中国各级官员的警惕。

    基于时下全球一体化状态,全球粮食紧张形势不能不对国内粮食供应产生影响。加上连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热衷“财政袋子”,忽视“米袋子”建设,一些地方粮食生产面积得不到保障,一些地方农民有抛荒现象。也应一说的是,一些地方新建一批高尔夫球场,而人们知道,高尔夫球场消耗的水量要远远超过农业用地。此外,大量的农药又污染水源。这一切说明,我国一些地方粮食生产事实上出现了隐忧。因此,及早向地方官敲响警钟,就是要使地方官看到粮食形势的严峻性,看到在粮食生产问题上的不足与隐忧,亡羊补牢,使粮食事业建立在牢固安全的框架内。

    "粮食安全”靠什么保障?从国家层面而言,需要正确的战略决策和需要坚决落实省长米袋子责任制,需要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政策,包括落实今年一号文件和此次国务院“十招”。从基层而言,需要从抗旱保苗抓起,从“立春”时节抓起,把抗旱措施落实到“每条沟渠,每个水井,每块田地”。国务院“十招”其实在告诫地方官员,抓粮食安全,抓物价稳定,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作风,不尚空谈。而今,国务院会议发出了扶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真抓实干的声音,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